【圖輯】烏俄戰爭3週年

國防部情報總局(GUR)成員使用新配發的槍枝進行高強度的夜間射擊訓練。槍口的火焰照亮黑暗,成員們為調派前線做準備,精進技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國防部情報總局(GUR)成員使用新配發的槍枝進行高強度的夜間射擊訓練。槍口的火焰照亮黑暗,成員們為調派前線做準備,精進技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國防部情報總局(GUR)成員使用新配發的槍枝進行高強度的夜間射擊訓練。槍口的火焰照亮黑暗,成員們為調派前線做準備,精進技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一個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在值班後稍作休息。他的AK步槍靜靜靠在牆邊,女兒親手在他手臂紋上的刺青,成了戰亂之中,他自豪與親情羈絆的象徵。
一個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在值班後稍作休息。他的AK步槍靜靜靠在牆邊,女兒親手在他手臂紋上的刺青,成了戰亂之中,他自豪與親情羈絆的象徵。
一個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在值班後稍作休息。他的AK步槍靜靜靠在牆邊,女兒親手在他手臂紋上的刺青,成了戰亂之中,他自豪與親情羈絆的象徵。
在赫爾松的警告標誌凸顯了烏克蘭是全球地雷汙染最嚴重的國家。地雷及未爆彈藥(UXO)汙染了約25%的國土,既重創農業也危害到平民。世界銀行估計,清除地雷需10年時間,和374億美元的經費。
在赫爾松的警告標誌凸顯了烏克蘭是全球地雷汙染最嚴重的國家。地雷及未爆彈藥(UXO)汙染了約25%的國土,既重創農業也危害到平民。世界銀行估計,清除地雷需10年時間,和374億美元的經費。
在赫爾松的警告標誌凸顯了烏克蘭是全球地雷汙染最嚴重的國家。地雷及未爆彈藥(UXO)汙染了約25%的國土,既重創農業也危害到平民。世界銀行估計,清除地雷需10年時間,和374億美元的經費。
黑海的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一名神情戒慎的士兵,在保護敖德薩港口的任務中監看水域可疑活動。他們的努力,是保障該地區不受海上威脅的關鍵。
黑海的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一名神情戒慎的士兵,在保護敖德薩港口的任務中監看水域可疑活動。他們的努力,是保障該地區不受海上威脅的關鍵。
黑海的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一名神情戒慎的士兵,在保護敖德薩港口的任務中監看水域可疑活動。他們的努力,是保障該地區不受海上威脅的關鍵。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下,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的一挺點50口徑機槍蓄勢待發。從地平線升起的旭日,凸顯成員們保護敖德薩港和監看海上威脅的重要使命。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下,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的一挺點50口徑機槍蓄勢待發。從地平線升起的旭日,凸顯成員們保護敖德薩港和監看海上威脅的重要使命。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下,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的一挺點50口徑機槍蓄勢待發。從地平線升起的旭日,凸顯成員們保護敖德薩港和監看海上威脅的重要使命。
一架有著驚人翼展的烏克蘭「鯊魚-M」型無人機蓄勢待發。
一架有著驚人翼展的烏克蘭「鯊魚-M」型無人機蓄勢待發。
一架有著驚人翼展的烏克蘭「鯊魚-M」型無人機蓄勢待發。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邊準備進行訓練,他們以塑膠袋和膠帶做成臨時防水裝備,抵禦演習時的寒冷河水,展現在艱困環境下就地取材的應變能力。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邊準備進行訓練,他們以塑膠袋和膠帶做成臨時防水裝備,抵禦演習時的寒冷河水,展現在艱困環境下就地取材的應變能力。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邊準備進行訓練,他們以塑膠袋和膠帶做成臨時防水裝備,抵禦演習時的寒冷河水,展現在艱困環境下就地取材的應變能力。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中進行訓練,在船上持槍準備就緒。演習有助他們為兩棲作戰做準備,並提升守護烏克蘭航道和海岸線的能力。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中進行訓練,在船上持槍準備就緒。演習有助他們為兩棲作戰做準備,並提升守護烏克蘭航道和海岸線的能力。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中進行訓練,在船上持槍準備就緒。演習有助他們為兩棲作戰做準備,並提升守護烏克蘭航道和海岸線的能力。
防空部隊士兵馬卡爾,臉頰上有個十字的刺青—這是對頓巴斯戰役4名陣亡戰友的永恆紀念。這個以墨水和記憶雕刻的符號,象徵烏克蘭為生存而戰的深沉個人代價。
防空部隊士兵馬卡爾,臉頰上有個十字的刺青—這是對頓巴斯戰役4名陣亡戰友的永恆紀念。這個以墨水和記憶雕刻的符號,象徵烏克蘭為生存而戰的深沉個人代價。
防空部隊士兵馬卡爾,臉頰上有個十字的刺青—這是對頓巴斯戰役4名陣亡戰友的永恆紀念。這個以墨水和記憶雕刻的符號,象徵烏克蘭為生存而戰的深沉個人代價。
赫爾松一個解放後的殘破村莊,布滿了戰爭的傷痕。村莊遭人遺棄而毫無生氣,傾倒的建築和荒涼的景象,提醒人們這場衝突對曾經繁榮的社區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赫爾松一個解放後的殘破村莊,布滿了戰爭的傷痕。村莊遭人遺棄而毫無生氣,傾倒的建築和荒涼的景象,提醒人們這場衝突對曾經繁榮的社區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赫爾松一個解放後的殘破村莊,布滿了戰爭的傷痕。村莊遭人遺棄而毫無生氣,傾倒的建築和荒涼的景象,提醒人們這場衝突對曾經繁榮的社區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夕陽餘暉下,第426無人機系統獨立營的成員,討論無人機部署的準備工作,凸顯它們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夕陽餘暉下,第426無人機系統獨立營的成員,討論無人機部署的準備工作,凸顯它們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夕陽餘暉下,第426無人機系統獨立營的成員,討論無人機部署的準備工作,凸顯它們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一名烏克蘭空軍成員在夜間任務中,操作防空砲保護敖德薩港口。該部隊積極搜索伊朗製無人機「見證者」(Shahed),保衛重要的基礎設施不受空中威脅。
一名烏克蘭空軍成員在夜間任務中,操作防空砲保護敖德薩港口。該部隊積極搜索伊朗製無人機「見證者」(Shahed),保衛重要的基礎設施不受空中威脅。
一名烏克蘭空軍成員在夜間任務中,操作防空砲保護敖德薩港口。該部隊積極搜索伊朗製無人機「見證者」(Shahed),保衛重要的基礎設施不受空中威脅。
20250217pol001 (17)_2025-02-17.jpg
國防部情報總局(GUR)成員使用新配發的槍枝進行高強度的夜間射擊訓練。槍口的火焰照亮黑暗,成員們為調派前線做準備,精進技能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20250217pol001 (19)_2025-02-17.jpg
一個無人機部隊指揮官在值班後稍作休息。他的AK步槍靜靜靠在牆邊,女兒親手在他手臂紋上的刺青,成了戰亂之中,他自豪與親情羈絆的象徵。
20250217pol001 (20)_2025-02-17.jpg
在赫爾松的警告標誌凸顯了烏克蘭是全球地雷汙染最嚴重的國家。地雷及未爆彈藥(UXO)汙染了約25%的國土,既重創農業也危害到平民。世界銀行估計,清除地雷需10年時間,和374億美元的經費。
20250217pol001 (18)_2025-02-17.jpg
黑海的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一名神情戒慎的士兵,在保護敖德薩港口的任務中監看水域可疑活動。他們的努力,是保障該地區不受海上威脅的關鍵。
20250217pol001 (22)_2025-02-17.jpg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下,烏克蘭海軍巡邏艇上的一挺點50口徑機槍蓄勢待發。從地平線升起的旭日,凸顯成員們保護敖德薩港和監看海上威脅的重要使命。
20250217pol001 (24)_2025-02-17.jpg
一架有著驚人翼展的烏克蘭「鯊魚-M」型無人機蓄勢待發。
20250217pol001 (23)_2025-02-17.jpg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邊準備進行訓練,他們以塑膠袋和膠帶做成臨時防水裝備,抵禦演習時的寒冷河水,展現在艱困環境下就地取材的應變能力。
20250217pol001 (21)_2025-02-17.jpg
烏克蘭第126國土防衛旅的成員在河中進行訓練,在船上持槍準備就緒。演習有助他們為兩棲作戰做準備,並提升守護烏克蘭航道和海岸線的能力。
20250217pol001 (27)_2025-02-17.jpg
防空部隊士兵馬卡爾,臉頰上有個十字的刺青—這是對頓巴斯戰役4名陣亡戰友的永恆紀念。這個以墨水和記憶雕刻的符號,象徵烏克蘭為生存而戰的深沉個人代價。
20250217pol001 (28)_2025-02-17.jpg
赫爾松一個解放後的殘破村莊,布滿了戰爭的傷痕。村莊遭人遺棄而毫無生氣,傾倒的建築和荒涼的景象,提醒人們這場衝突對曾經繁榮的社區所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20250217pol001 (26)_2025-02-17.jpg
夕陽餘暉下,第426無人機系統獨立營的成員,討論無人機部署的準備工作,凸顯它們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角色。
20250217pol001 (25)_2025-02-17.jpg
一名烏克蘭空軍成員在夜間任務中,操作防空砲保護敖德薩港口。該部隊積極搜索伊朗製無人機「見證者」(Shahed),保衛重要的基礎設施不受空中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