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信堯電影《大佛普拉斯》是今年台北電影獎最大亮點,光源來自整齊的技術班底,以及黃信堯多年在紀錄片上的觀察與實驗。由短片《大佛》發展為電影《大佛普拉斯》,故事依然以一對落魄中年男子百無聊賴偷窺老闆行車紀錄器為主,但電影除了攝影更精緻,還多加聲音、旁白與影像的對話。在深厚的寫實功底上,以戲謔角度更尖銳地戳穿階級、性別、社會與政治的假面。
【台北電影節】扎根土地 台片新勢力崛起
第19屆台北電影獎揭曉,得獎名單展現台灣影片新勢力的崛起。有別金馬獎放眼華語片,縮小範圍聚焦台灣影像創作的台北電影獎,其實對台灣電影產業而言,更有指標意義。
無論是百萬首獎電影《大佛普拉斯》、獲最佳編劇等4獎的《強尼.凱克》、最佳導演呂柏勳的短片《野潮》或最佳動畫《關於他的故事》,甚至資深導演張作驥贏得最佳短片的《鹹水雞的滋味》,都因紮根土地而茁壯,世故又生猛。
黃熙導演的《強尼.凱克》片名洋化,內裡則是「巷仔內」的台北。多線敘事有如都市南來北往的車道,自有交錯匯集的節奏,從一個無人認識的名字、一隻新買的鸚鵡,首次執導筒的黃熙,沉穩串起台北都會充滿人情的眾生相。
以短片《野潮》自最佳導演脫穎而出的呂柏勳,年僅25歲。影片根植海口偏鄉的生活,從少年開門拜拜的開場、欠錢被塗鴉的家門、機車速度甩不掉的羞辱與卑微,到最後爭取信任與友誼的關鍵,既有年少的憤懣銳氣,又有成熟的影像調度。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