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202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基金講堂】台積電帶頭上漲的挑戰
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台積電帶頭上漲的挑戰
今年以來台股加權股價指數上漲26%,而權值股台積電,從年初的593元,到6月14日收在922元,則是大漲逾55%。事實上,台股的漲點中,近6成由台積電貢獻。加權股價指數有近千家公司,但台股的上漲,6成來自單一公司,這個現象指出幾個投資重點。
【理財最前線】6月底逾20張保單掰了 醫療險停售潮保戶攻略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6月底逾20張保單掰了 醫療險停售潮保戶攻略
近期保險市場出現一波商品停售潮,超過20張保單在6月底前停售,包括住院醫療實支險、意外醫療實支險及失能險;業者表示,6月30日將成為保險市場上重大分水嶺,保戶確實應該趁此次停售潮好好檢視手上醫療險。
【達人理財】靠股債平衡滾上億 達人買一檔ETF賺一輩子
財經理財
【達人理財】靠股債平衡滾上億 達人買一檔ETF賺一輩子
李紹鋒年輕時投資美國科技股、認股權證基金,36歲時賺到2千萬元財富退休,領息過生活。股海廝殺多年,退休後他回歸平淡,投資最高原則在「穩」,鎖定股債平衡型美股ETF AOA做核心部位,占總資產70%,每年賺8至12%。而10年來長抱AOA穿梭牛熊市,再搭配美股龍頭股、幣圈活存,滾出上億元資產。
【達觀股市】聯準會降息循環已經不遠
財經理財
【達觀股市】聯準會降息循環已經不遠
美國上週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3%,低於市場預期與前值的3.4%;按月來看成長為0%,低於市場預期的0.1%與前值的0.3%。至於聯準會重視的核心CPI在5月年增3.4%,也低於市場預期的3.5%與前值3.6%。
【基金講堂】何必在乎過程 豐厚的本利和才是終點
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何必在乎過程 豐厚的本利和才是終點
雖然許多人都懂得單筆、定時定額的買賣方式及該注意事項,只是一旦碰到問題就矇了。以下舉幾個最近常被投資人問到的問題。
【理財最前線】睡覺都有錢掉下來 6檔高配股搖錢樹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睡覺都有錢掉下來 6檔高配股搖錢樹
時序進入台股除權息旺季,投資人期待的現金股利也將陸續落袋;但從資產增值角度來看,高配息個股未必是達人首選;若公司股利配發能以配股為主,且獲利保持穩定,對財富累積效果更好。本刊嚴選六檔資產增值好股,同時開箱達人滾存祕技。
【達人理財】只要出手必賺逾5成 8年級生價值投資滾千萬
財經理財
【達人理財】只要出手必賺逾5成 8年級生價值投資滾千萬
即使已經拚出千萬元身價,8年級生Kelvin仍天天花至少3小時鑽研投資,他海量閱讀抓趨勢,挑選產業龍頭股,仔細拆解財報,評估合理價、敢押敢抱,花7年時間從百萬滾千萬元,Kelvin說:「價值投資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達觀股市】已開發國家啟動降息潮
財經理財
【達觀股市】已開發國家啟動降息潮
瑞士、瑞典、加拿大、歐洲央行、丹麥,從三月分開始到上週先後啟動了降息循環,似乎也預告了已開發國家將開啟後續一連串的降息浪潮。
【錢鏡你家】黃仁勳43檔概念股你有嗎? 包牌靠這3檔ETF
財經理財
【錢鏡你家】黃仁勳43檔概念股你有嗎? 包牌靠這3檔ETF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為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發表演講,身後秀出台灣地圖及供應鏈夥伴,將現場氣氛帶到最高點;老黃這招直接報牌舉動,也讓台股投資人嗨翻天,43家供應鏈成為眾所矚目焦點,但如何投資,才能在行情高檔下聰明賺到AI財?
【基金講堂】殖利率高低非重點 股價上漲才有用
財經理財
【基金講堂】殖利率高低非重點 股價上漲才有用
除權息旺季來了,許多投資者眼睛直盯股票殖利率,看到配息不錯就趕快搶進,尤其離除息日越近,買的人就越多。但其實已經知道的現金配息並不會有超額報酬,別白忙一場了。
【理財最前線】總報酬不輸高股息 3類市值型ETF大比拚
財經理財
【理財最前線】總報酬不輸高股息 3類市值型ETF大比拚
投資人狂愛高股息ETF,但其實拉出長期報酬來看,市值型ETF仍略勝一籌。專家指出,只要相信股市長期向上,應該把每一塊錢都放在市場,而不是要求領回股息。盤點台股市值型ETF,除了大家熟知的0050,還有加入不同因子,及股性活潑的中小型產品,投資人可以依據需求相互搭配,創造更高報酬。
【達觀股市】反直覺狀態轉變 小心股市回檔
財經理財
【達觀股市】反直覺狀態轉變 小心股市回檔
全球市場在過去這2年來處在一種反直覺的狀態,也就是發布的經濟數據越糟糕,股市表現就會相對好,出現一種「經濟的壞消息就是股市的好消息」現象。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