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玩,一定不能錯過這張,最高有10%回饋。」IG超過10萬粉絲追蹤的信用卡達人李勛,拿出自己常用的卡片攤開在桌上,熱情地向記者介紹每張信用卡的好康優惠,他露出大大笑容一再跟我們說:「真的不要錯過信用卡優惠,多做些功課,日常生活消費就可以邊刷卡、邊省錢。」
名人理財/省錢靠信用卡投資靠ETF 李勛25歲存百萬30歲買房

IG有超過10萬人追蹤的信用卡達人李勛,30歲就存到500萬元,並且買下人生第一屋,羨煞同年齡朋友。從踏實存錢起步,正視每項收支,學習如何聰明消費,之後投資自己,也開始買股,雖然曾經跌倒,但很快地就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穩穩養大資產。

運用優惠 消費享回饋
25歲存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元,再拿著這100萬元當本金,透過不斷存錢、省錢、投資,如今31歲的李勛,存款數字已翻了5倍、達500萬元,並且在新北市買下人生第一間房準備入住,羨煞同年齡朋友。

比較特別的是,信用卡算是李勛理財的第一步。2018年多家銀行推出數位帳戶,進一步結合信用卡提供更多回饋,想省錢的李勛因此研究起相關優惠,一開始只是單純拍攝影片分享,之後做出口碑,7年來累積超過10萬忠實粉絲追蹤。
他表示,自己手上約有40張卡片,不過真正在使用的也就3、5張,但不再用的卡片並沒有剪卡,主要是可藉此累積自己的信用,若未來需要與銀行交涉,可方便日後審查。
而身為信用卡達人,李勛提起信用卡自然如數家珍,搭車、出國旅遊、機場接送、餐廳吃飯該用哪張,都有一套精省策略。

針對交通省錢攻略,他表示,捷運族如果通勤費用沒有超過月票1200元,不妨以永豐銀行大戶DAWHO卡搭捷運,因為只要自動加值就回饋5%,國內消費也有1%、海外2%的回饋,完成銀行指定任務如綁定數位帳戶自動扣繳卡款、申請電子帳單寄送成功、並取消實體帳單,一般消費能再多加碼1%,雖然每月有上限300元,但也相當夠用。
條件多變 注意新活動
問李勛,國際信用卡組織JCB每月1日都有推出悠遊卡自動加值10%現金回饋,為何不是他的首選?李勛馬上解釋,「該活動有名額限制,且需上午9點準時在電腦前搶名額,往往很快額滿,對許多上班族來說實在困難,不如拿一定能賺到加值回饋的卡更實在。」
至於喜歡到餐廳吃飯的卡友,李勛則特別推薦永豐銀行的永傳世界卡,雖然首年要收年費2萬4千元,但多家飯店能2人同行5折起,有次他請家人吃飯,當餐花了2萬元,用世界卡打85折,立刻有感省下3千元,「世界卡的年費雖然很貴,但多用幾次就能把年費賺回來。」
而偏好日本旅遊的哈日族,李勛提到絕不能錯過聯邦銀行吉鶴卡,因日本旅遊最高有10%回饋,即使是國內消費,也有1%回饋、無上限,若再用聯邦銀帳戶自動扣繳,可以加碼0.3%,總計有1.3%,適合想無腦刷的族群。如果想要賺更多,可搭配新開立數位帳戶自動扣繳,能再多5%回饋,3個月內上限1,500元。

不過,李勛提醒,現在的信用卡優惠瞬息萬變,通常3至6個月就會調整一次,想要用信用卡省錢,得時刻注意最新活動。而他也早算好,等年底週年慶時要幫新家添購家電,「我有比較過,週年慶搭配百貨公司、信用卡禮券買大型家電最划算。」
只是即使聰明刷卡能幫自己省點錢,但時間到了仍舊需要繳卡費,要如何讓自己不花用過度?李勛分享他的做法是,當卡費累積到一個程度後,就先轉消費款到信用卡的扣款帳戶中,目的不僅是在預留此筆款項,同時也讓自己有「痛感」。

三個帳戶 記帳不透支
當然,除了省,理財成功還有其他眉角。「我有3個帳戶,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儲蓄,分門別類有助管理;而且我從大學起就記帳,初期每筆都記,還仔細檢視自己的想要、需要,分辨哪些錢不該花。」他提起念書時因為父母1個月只給5千元零用錢,因此規定自己1天只能花150元,「只要做好計畫性花用,至少不透支。」
而為了存下更多的錢,李勛會找出各種方法達成目標,「找有供餐的地方打工,午餐只去學生餐廳,因為餐廳秤重計費,所以我只夾比較乾的菜,如果有湯水、一定想辦法瀝乾,且菜要平鋪在菜盤上,秤起來比較輕。」想起學生時代的省錢妙招,李勛大笑起來。

好友、Youtuber冰蹦拉就說,李勛對於不該花的錢,絕不會掏出一分,且對自己每天的花費都很清楚;縱使現在收入增加,他還是維持記帳習慣,一餐花費也控制在150元以內。
財經節目主持人葉芷娟也對李勛省錢的撇步印象深刻,「他對於便利商店《i珍食》優惠如數加珍,大熱天趕通告也不會搭小黃,只搭公車或捷運,有時錄影,製作單位剩下的便當也會帶回去;沒因小有成就而放棄自己的原則,真的很讓人欽佩。」
初次買股 認賠學一課
而李勛不只是理財控,在存到100萬元時,他也開始學投資,買入金融股及ETF,只是沒多久就遇上新冠疫情,「當時拿30萬元出來投資,沒想到帳上很快虧了超過3成,我還一度懷疑投資是對的嗎?」被恐懼情緒綁架,李勛認賠賣出股票,事後市場反彈,才讓他學到一課。

「現在我用定期定額方式買入ETF,每週、每月扣款3千至5千元。」李勛提到,早期也買過高股息ETF,想用被動收入給自己安全感,但是後來覺得沒必要,因每月都有收入,而高股息ETF的配息重新投入市場,需再被扣稅及手續費不划算。於是他將資金漸轉往元大台灣50、富邦台50、富邦公司治理等ETF、以及元大台灣卓越50ETF連結基金,帳上只保留少部分高股息ETF。
彰化出生、北上念書的李勛,堪稱八年級生的努力賺錢代表之一,大學念的是廣播電視電影學系,沒有富爸爸加持,單純靠著努力打工賺錢、省錢,並投資自己,學習新知識,慢慢滾大資產,「只要認真整理自己的帳務、學習投資,人人都有機會達到自己夢想的財務數字。」他自信地說。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