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筆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筆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筆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筆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次
- 最終應發request 6 次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否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生活
徐淑卿專欄/小國外交,從重金屬開始
2025.11.21 09:00
前立法委員,也是台灣重金屬樂團「閃靈」主唱林昶佐,被任命出使芬蘭時,曾引起若干質疑。但《紐約時報》記者Ephrat Livni旋即撰文指出,通常外交任命不會引起全球金屬樂迷興趣,但現在,被譽為「亞洲黑色安息日」樂團的主唱,將作為台灣代表派駐重金屬音樂聖地芬蘭,這讓全球樂迷為之歡呼。

生活
徐淑卿專欄/「臺流」最前線
2025.11.14 09:00
將臺灣文化推向世界,對多數人來說是美好祈願,但對駐外的文化外交人員,卻是身為文化灘頭堡的使命。這個工作並不容易,除了要有國家文化實力作後盾,也要找到與當地不同合作單位資源交換的連結點。

生活
徐淑卿專欄/如果不打折,書會變貴嗎?
2025.11.07 09:00
如果近年參加首爾書展,也許會發現有相當大的空間是中小出版社,與獨立出版展區。這些小出版社有些也開書店,除了出書、賣書,還企畫各種課程。在出版集團與大書店通路外,形成匯集個人創意與活力的繽紛多樣景觀。

生活
徐淑卿專欄/懷舊之謎
2025.10.31 09:00
十幾歲時,我和同學去她家族長輩家玩。這位來自山東的伯伯,一人獨居,沒打算結婚,沒打算買房安住。他跟我說,總有一天要回去,現在不用買這些。

生活
徐淑卿專欄/美學與城市治理
2025.10.24 09:00
在台中疑似出現非洲豬瘟時,市長不出席記者會,反而在另一購物節場合高呼「拚經濟」,這令人感到一種錯亂。一是,如果重視「經濟」,就該知道若是非洲豬瘟,不知道將重創台灣經濟幾何?二是,只有購物節才是「拚經濟」嗎?這是否意味著對現代「經濟生活」只有刻板印象而無想像力呢?

生活
徐淑卿專欄/以黑暗,點亮城市之光
2025.10.17 09:00
幾年前,冰島總理卡特琳‧雅各布斯朵蒂(Katrín Jakobsdóttir)裝修辦公室時,工人拆掉地板,發現一具頭骨。這件事大大引起她和【冰島暗湧三部曲】作者拉格納.約拿森(Ragnar Jónasson)的興趣:這會不會是他們合作下一本書的開頭呢?

生活
徐淑卿專欄/犯罪側寫看見純粹的惡
2025.10.03 09:00
1940至1955年,紐約發生多起炸彈案,警方卻一無所獲。到了1956年,紐約市警察局犯罪實驗室督察霍華德·芬尼(Howard Finney)和兩名探員,決定拜訪精神科醫師詹姆斯·布魯塞爾(James Brussel)。

生活
徐淑卿專欄/台灣美術新熱潮
2025.09.26 09:00
2020年底在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展覽會場,眼前作品讓我目眩神迷,在感動中夾雜著陷溺時光之流的恍惚:「這些藝術家,這些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景象,在台灣的某一刻是真實存在的啊。」

生活
徐淑卿專欄/想像一個海外華文市場的形成
2025.09.19 09:00
去年12月《衛報》刊出一篇文章《’A sense of freedom’: China’s small bookshops relocate across the world》,開篇敘述英國諾丁漢大學副教授包宏偉在荷蘭「飛地書店」,朗讀他寫的詩〈白紙〉。

生活
徐淑卿專欄/名為歷史的鬼
2025.09.12 09:00
農曆七月,鬼門大開。與其想到恐怖,不如說是提醒我們世界不只眼前。而所謂的「鬼」,也都曾是活著的人。最近兩本小說《蕉葉與樹的約定》和《降魔詩社》,有「鬼」有「魔」,還不約而同有著日治台灣的背景。與小說無關,只是聯想到時代變遷之時,是否如農曆七月,更易感受異質的「鬼」之存在?

生活
徐淑卿專欄/我們為什麼需要投資文化?
2025.09.05 09:00
有人問一位工匠,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砌石頭。這個人又問另一位工匠,你在做什麼?他說,我在蓋一座教堂。

生活
徐淑卿專欄/明星愛讀書
2025.08.29 09:00
今年6月韓國首爾書展會場,演員朴正民(曾演出《東柱:時代詩情》、《哈爾濱》等)創立的「無題Muze」出版社前,經常大排長龍。他一面結帳,一面配合粉絲要求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