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稻埕是活生生的歷史街區,每棟老屋歷經歲月更迭,各自有著不同的故事。位在迪化街巷口、圓弧立面的紅色老屋,線條簡約,在一整排華麗仿巴洛克外觀的街屋中,顯得格外有個性。
我在迪化207 欣賞老屋的精彩「人參」
「磨石子」是台灣人共同的生活記憶。走進大稻埕的「迪化207博物館」,不少人第一句就說:「我阿嬤家的地板也是長這樣!」半世紀的老宅,用磨石子鑲嵌出的蜂蜜與人參,點出昔日中藥行歷史。現在透過展覽,讓藏身於全台一般人家與廟宇的美麗磨石子工藝被看見。
建於西元1962年的「廣和堂藥舖」,外頭窗花上還留有當年的行號。儘管多次易主,在「台北故事館」創辦人陳國慈接手後,今年搖身成了「迪化207博物館」。
還沒踏進老屋,屋外地上「蜜蜂採蜜」磨石子圖樣便已吸引我的目光,再進門,地板上寫著「老山高麗參」字樣,外加一條刻劃細膩的人參,中藥行的身份不言可喻,2樓地板上則用英文排出「Grapes」的葡萄圖案,細膩的磨石子工法,優雅的磨石子樓梯扶手,在在展現匠師工藝,這也是老宅被列為「歷史建築」的主要原因,也因此,開幕展即以「無所不在的藝術—台灣磨石子特展」做為首展。
在1樓空間裡,詳述日治時期引進台灣的建築工法「磨石子」的歷史與工法,一粒粒的碎石子,大多來自台灣東部石礦切割後剩下來的邊材,不只碎石有不同顏色,連水泥著色劑也能調出各種色譜,最令我好奇的是,這些圖案是如何製作出來?原來全靠一旁展示的銅條模型,老師傅得事先用銅條彎曲焊接成所要圖案,再把建材放入,費時又費工。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