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影片三強】《羅馬》 一念慈悲的傑作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羅馬》是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回憶童年時與家中幫傭間的往日情感,拍攝1970年代墨西哥市羅馬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瓦解與重生。(Netflix提供)
《羅馬》是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回憶童年時與家中幫傭間的往日情感,拍攝1970年代墨西哥市羅馬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瓦解與重生。(Netflix提供)
本片是《地心引力》導演艾方索柯朗,這位被譽為當代場面調度大師,接受線上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網飛)相當於一般獨立製片所需的1500萬美金預算(約新台幣4.5億元),回到家鄉墨西哥所拍攝的西班牙語電影。在沒有製片票房壓力及成本管控的自由下,導演根據自身童年記憶裡與家中幫傭間的往日情感,拍攝1970年代墨西哥市內羅馬區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的瓦解與重生。
《羅馬》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最佳影片,並提名本屆奧斯卡十項大獎,成為繼《焦點新聞》《美麗人生》《卧虎藏龍》《愛•慕》後,影史第五部外語片得以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
《羅馬》透過一名墨西哥女僕,一面目睹男主人外遇拋妻棄子,自己一方面也遇人不淑,意外懷孕後既驚又懼,最後鼓起勇氣向女主人求助,坦白一切,沒想到女主人將女僕視如己出,原諒並接納了她。兩位女性從年齡、膚色、血源到社會階級,毫無共同點,同住一個屋簷下生活的主僕,因為一分發自慈悲的善舉,跨越了種族、仇恨與階級等殖民歷史現實下造就的藩籬。日後女僕也在這家人迫切需要的時候,奮不顧身,終於阻止一場悲劇發生。
首先,這是一個享譽國際且能駕馭商業電影的知名導演,充滿私人情感回憶的故事,艾方索柯朗同時身兼攝影、劇本、剪接,一手包辦。想當然爾,這也是一部以高超技術與精準電影語言執行完成的傑作,而且是學院派的精準,大巧不工,以內斂的形式呼應了故事背後不張揚的人性價值,提煉出高度的藝術性。
《羅馬》的導演艾方索柯朗(左)同時身兼攝影、劇本、剪接。(Netflix提供)
全片除了幾次出色的長軌道鏡頭(long tracking shot),如女僕白天和妹妹上街、晚上全家去電影院、湖邊莊園、或者結尾的大海之外,七成的攝影機運動都是不著痕跡的水平搖攝(Pan),展現出驚人的深焦功力,結合長鏡頭。影迷莫不感動驚呼,這正是經典電影《大國民》著稱於世的魅力,甚至啟發安德烈巴贊對「場面調度」進行的研究。 
艾方索柯朗正是如此以驚人精準的黑白攝影再現了他記憶中的故鄉。大師級的駕馭力,從開場反覆刷洗的地板,流動的水面讓人沈靜下來,緩緩扣緊觀眾目光,也能聽出來豐富的音效細節。隨後,水面上出現顯然是視覺特效打造,飛掠而過的飛機倒影,細膩地呈現了主角生活景況及景況下的心理現實:天空只是遙不可及的鏡花水月。直到結尾天台上,真正的飛機飛過,海闊天空,原來他們共有的不只是同一片屋簷,也共享同一片天空,從低頭到昂首,這就是詩意。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