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她不安靜 王淨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快速崛起的王淨不管外型到內在,都顯示了許多面向,這種複雜度,讓她的角色塑造也可以多樣化。
快速崛起的王淨不管外型到內在,都顯示了許多面向,這種複雜度,讓她的角色塑造也可以多樣化。
王淨安靜嗎?或許。在電影《返校》裡她演出最吃重的角色,明明感情已如同汗珠一樣滿布滲於背,表面仍如水仙一樣冷冷而淡定地凝香。
她身處安靜與不安靜的絕對兩翼。21歲,出道3年,主演過3部電影。從小雖沒自信,在電影片場裡卻覺得舒服自在,她說:「因為那時我就不是王淨。」不是太難解的哲學命題,只是王淨理解,身上有太多分裂的自己,正與角色一起登入登出。
安靜與不安靜,都是王淨。她的不安靜,都是來自內在太安靜。而緋聞喧喧擾擾又何曾寧靜過,別人因而有了談資,卻都是她的養分,當個演員該有生有戀,真別太靜。

分裂的總和 王淨

1998年2月7日生。15歲就以筆名菌菌出版第一本小說《芭樂愛情》。2017年出道以來,陸續主演電影《痴情男子漢》《鬥魚》及電視劇《愛情白皮書》,並以電視電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入圍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驚悚新作《返校》將於9月20日上映。

很有趣地,細看王淨的五官,眉眼之間的組成,它是淡的。可是當它們組合起來時,刷上的是情緒,頓時成為鮮明的組合,壓抑、驚懼與喜悅都有辦法濃到暈開。冷與熱能蹭著共處一室,並沒有界限。也因此,關於王淨這個人,複雜的感覺往往是揉擰在一起的。
王淨說,演戲之外,她不太讓別人看到自己的黑暗面,「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沒有義務要去接收你心情上的垃圾。」

討厭表演 不是自己才舒服

就比如,你以為這個15歲起就寫小說的作家,長相靈秀,有才有貌,肯定也隨身自備大量自信。但攝影棚是個殘酷場,當沒有實景可以依附,沒有角色或對白消解掉與現實之間的連結,這時被看到的王淨,她危顫著,在這個燈光耀眼、很多工作人員盯著她的一小塊地方,她可能往背後的虛空探了一下。
我嗅到不太自信的氣息,這給我一種出乎意料的感覺。因為王淨的新作《返校》是驚悚片呀!裡面當然有大量的特寫鏡頭,那王淨是怎麼克服的?原來,當下她是王淨,可是又不是王淨,或許可以有24個王淨,那是當演員登出與登入的天賦。
王淨形容,《返校》裡的方芮欣,就是她的黑暗面。(影一製作所提供)
王淨說:「其實從小我就有點討厭被人家管住,我媽很喜歡說『妳唱歌給叔叔阿姨聽』,我就會超級不爽,幹嘛叫我唱歌啊,就是很討厭表演、很討厭被人看的感覺。可是演戲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很特別的是,明明被現場很多人注視著,可是就覺得很舒服,可能因為當下我不是王淨,是別人,我覺得這是一種紓壓的方式。」
連王淨的左臉右臉都常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感覺,有時清爽而通透,有時卻顯得冷酷。王淨早就拆解出自己的許多面向。「我自己的狀況是,有點像多重人格,好像每個角色都是一部分的自己。所以確實有安靜的時候,會有跟自己獨處的時刻,可能在外面比較活潑,不會把不好的東西給別人看,這些東西通常是自己回家關上門之後的事。」
「我沒有自信,因為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標準的漂亮女生。」王淨有一個感情很好的姐姐,手臂上甚至刺了姐姐的名字,「別人看到姐姐時,會說姐姐好漂亮哦,看到我時⋯」彷彿感覺到大人的視線,「他們只會說好可愛。」當時是小孩的王淨懂嗎?懂的,當然懂。她感受性強,像沒有絕緣層的電線,至今仍可以一觸即發。
一邊詮釋著或清淡或沉重的情緒,一邊又不忘說自己長了一顆大痘痘,要記得幫她修掉。跳躍來去,這是青春。

偷翻日記 預習人生學愛情

《返校》改編自同名遊戲,若為女主角做心理剖繪,以下幾個特質應該會先跳出來:黑暗;即將失去一切,只餘愛的希望在維繫氣息;為愛甚至可以毁了別人。王淨回憶,自己問過導演徐漢強為什麼選她,「當時他說,通常受過傷的人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變得更慘,另一條路是變得過度開朗。」王淨完全被看穿了啊!
相對呼應的,她左上臂內側有個低調的刺青,來自聖經詩篇90章第9節。「簡單來說意思是,我們度過的歲月就如同神的一聲嘆息。有時我很焦躁、我很沮喪,有些難關熬不過去的時候,就會想到這一句話,欸!妳現在痛苦的時間,不過就是祂一聲嘆息的時間而已,何必糾結?」
但當然,王淨才21歲,就算可以體悟黑暗,人生的重量或價值,某種程度還是需要實作來建立。其中一項,當然是愛情。「我在感情裡,還滿理直氣壯的,我覺得愛不用隱藏也不用撒謊,就是愛。」
王淨青少年時期到美國讀書,被同學霸凌,她學會怎麼讓自己變得強壯。現在開朗的她,當然有其黑暗的心事。
所以當她演起《返校》中的師生戀,她不太能理解無法完全說出口的愛這件事。因此她去偷翻媽媽的日記,「我事後有跟媽媽認罪,因為我很想知道那個時候、在比較傳統保守的時候,大家都是怎麼表達愛這件事情?」
「我跟戲中女主角什麼都像,就是感情觀不像。不像的地方是,我比較不太會為了要得到一個人,而去做到那個地步的事,這是我比較不苟同的。可是某方面來說,張老師就是女主角的世界了,她沒有家人、沒有朋友,她只剩下張老師,最後做出那件事(告密)是合理的,只是我沒辦法。」

練習強壯 面對霸凌有原則

禁忌的愛之所以禁忌,當然是因為有所限制。問王淨,自由受限時怎麼想,她想也不想回:「非常不喜歡。」「媽媽管到18歲就給我滿大的自由,我跟她說過,我不喜歡沒意義的掌控,或以愛為名的掌控,『我是為妳好』,這個不行,我沒辦法。」
就算早熟,王淨都沒想要跳過一大段人生,戀愛、生活,她都要好好過。「我有一個朋友跟我說。他說做一個好演員之前,要先學會怎麼好好做一個人,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生活,好好去體驗愛跟恨,快樂跟不快樂這件事情,然後要愛你所愛,愛你所選。他跟我講這句話,我想對!是要以這樣的宗旨生活沒錯。」
即使愛在某種時候是考驗。連自由,可能也是考驗。
王淨(左)的第一本小說,就是為媽媽而寫,她想鼓勵媽媽,可以再相信愛情。(翻攝自王淨IG)
13、14歲時,王淨決定到美國念書。當時遇到父母離婚,王淨追求自由,媽媽也希望她到全新的地方求學。不過當時的她體重60公斤,因而在學校被叫亞洲胖女生,王淨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欺負她的人,但另一方面,至今,要摧毁王淨的自信也很容易,王淨笑道,只要在拍戲時說出「王淨很胖」,她該哭的眼淚立刻會哭不出來。
我雖然並不特別好心,不過眼下王淨的確是瘦的,而想要好好生活,就是一種對世界的善意,好的壞的所面對的一路上的滋味,最後,它終究可以成就一個人的氣味。
王淨回憶,「在美國,欺負我的女生,會在我面前拿一個東西,像拿一個錢包丟下去,然後叫我撿起來,一開始我都會撿,覺得她是不是有什麼困難不方便,到了第10次後,我覺得怪怪的。」
人的心,是怎麼變得強壯的呢?「那女生在球隊,我想證明,我也可以跟她一樣打壘球打得很厲害,順便減肥,這樣就不會被笑。有次她拿球棒叫我去幫她做事,我說不要,她嚇一跳,之前我都很聽話的,但隨著自己每次比賽,打到的球愈來愈多,得到的分數愈來愈多,我感覺得出來,她對我的態度改變。畢業那一天,她哭著跟我道歉。」
「我說沒關係,後來她加我臉書,我還是刪掉了,我沒有想要跟她當朋友。不用交惡,我也不會跟妳當朋友,因為我不會跟這樣的人當朋友。」在看似柔和的表層之下,在其實無法穿透的表層之下,王淨,並不安靜。
入行以來,王淨早知道人言可畏。她說:「喜歡妳的、不喜歡妳的人都會有,但這些東西,我都會試著讓它變成是推力,讓我不想停留在原地,一直往前走。」

場邊側記

王淨幾次緋聞,都由本刊實況記錄,但她來受訪,倒也不怎麼怕,反而在跟讀者打招呼時,她本來說,「《鏡週刊》的朋友們,我想你們應該看我看膩了吧⋯」雖然最後出來的版本是,「《鏡週刊》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王淨。」落落大方。是不是,談戀愛真的是好事呀!
化妝:陳怡俐 髮型:Sydni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