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暖藍現象 藍葦華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多虧了《俗女養成記》, 現在大家看到藍葦華, 都會喊「蔡永森!」
多虧了《俗女養成記》, 現在大家看到藍葦華, 都會喊「蔡永森!」
今年最賣座的台灣電影《當男人戀愛時》稱霸上半年,下半年則有收視率與話題不斷延燒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2》,讓人都能找到藍葦華的演出。
演了轟動的電影、加上夯到不行的電視劇,藍葦華反而有些冷靜,替我們解析「國民男友」蔡永森的暖男現象。

保持熱情 藍葦華

1979年1月7日生。參與類戲劇節目入行,後活躍於客家電視台、大愛台及公視等戲劇節目,以《公視人生劇展——青苔》榮獲第53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今年演出電影《當男人戀愛時》、電視劇《俗女養成記2》。

《俗女養成記2》引發了觀眾對劇情的熱烈討論,特別是感情部分,藍葦華的觀點顯得一針見血:「應該是說,我們年輕的時候、20歲談戀愛,跟40歲再談戀愛,那個差別在於,年輕時其實可以談得轟轟烈烈、談得非常任性。就是你想要什麼,就做什麼。但唯一比較不同的是,40歲要再談場戀愛,其實會無形中產生很多後面的人生規劃。」

若女友是陳嘉玲 笑完再收殘局

藍葦華也想像,如果男生交了像陳嘉玲容易出包的女友,其實也不錯,生活上能增加很多樂趣,「你如果喜歡這樣的女生,會很樂意幫忙分擔她的尷尬、去處理她的『鏘』。」當然藍葦華不是蔡永森,所以如果要他去幫陳嘉玲收拾殘局,一定要先笑再說,「先訐譙完之後,再幫她處理!」
在事業上, 藍葦華也走過不如意的日子, 甚至必須靠其他工作養活自己, 但演戲還是他真正喜歡的。
不過一開始,藍葦華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演好蔡永森,因為當初導演嚴藝文找來以往劇場界認識的、合作過的夥伴,用舞台劇的表演風格,開創有別以往電視喜劇的路線。「我沒有接觸過舞台劇,所以拍《俗女養成記》的時候,我看他們這樣表演,跟製作人陳長綸講,『這樣演法,我可能沒辦法招架。』他說:『不用,你就是寫實表演,偶爾來一下。』」
「等於是嚴藝文開啟我對喜劇的認知跟表演,還有現場拍攝的節奏,其實她教我很多東西,然後也在謝盈萱、陳竹昇、楊麗音和夏靖庭身上,學到很多對於喜劇的掌握,這幫助很大。所以到《俗女養成記2》的時候,我就比較放得開。」
對於《俗女養成記2》的熱潮, 藍葦華點出40歲的戀愛, 會想到很多人生規劃, 不像20歲的戀愛,可以轟轟烈烈。
但隨著劇情推展,觀眾都能感受到,《俗女養成記2》呈現的議題,在看似喜劇的包裝下,越來越顯尖銳與犀利,例如懷孕、成家立業的經濟壓力等。沒想到這些看似嚴肅與不討喜的部分,卻引發大家熱烈討論。

世代觀念的延續 無形被束縛住

藍葦華說在40歲上下這個世代,不論男女,「與阿公阿嬤、爸爸媽媽一起生活,聽他們的談話,日積月累,就會深植某種傳統觀念,存在想法中。所以很多女生有想法,無形中卻被傳統的觀念影響,不敢表達。恰好陳嘉玲她很直白,說出來打中她們多年來想講、卻不敢講的事。」
藍葦華說:「如果有陳嘉玲這樣的女友, 生活會多很多樂趣。」
另外一個會造成轟動的理由,是有太多大家共同的回憶,又充滿了生活的日常,「所以那個共鳴才會那麼多,『對,我家裡就這樣!』『我爸媽就這樣!』」甚至陳嘉玲放棄在台北生活、逃回老家的設定,也都點出許多北上的男男女女,生活並沒有那麼順利,「這種例子太多了。」
但是藍葦華自己,也是經歷過許多不順利的日子。他記得年輕就想當演員的志向,卻在影視產業最不好的時候出道,「當時比較偏文藝片、藝術掛的當道,我感受最深的是拍片量沒有那麼多。剛出道只能拍一些類戲劇節目,沒辦法,因為環境就不好了。」
電影《當男人戀愛時》設定邱澤(前)的台客頭,是出自藍葦華(後)之手,現實中藍葦華也真的在理髮廳工作過。(金盞花大影業提供)
無法靠演戲養活自己,藍葦華只能選擇離開演藝圈,「就是先放棄,然後去做別的工作。」做過哪些工作呢?「火鍋店也有,還有消防的、在理髮廳幫人洗頭。」這樣說來,在電影《當男人戀愛時》開理髮廳、幫邱澤弄頭髮,那個就是以前有學過了?藍葦華說:「那是真實的,我只是還沒有學到,可以當設計師。」

8點檔像拍電影 速背詞拚耐力

前後加起來快3、4年的時間,藍葦華體驗了各種不同的工作,才又回到演戲軌道上。但他說自己一直保持對演戲的熱情,「我只是被迫離開,因為案子真的很少,沒辦法養我自己,必須要暫時做一些改變。」現在的他,對於各種戲劇類型都勇於嘗試,從學生電影、短片到長片,乃至於8點檔戲劇都演,相當多元。
跟這麼多不同背景的創作者合作,藍葦華說拍攝學生電影或短片時,最大的感受除了越來越多年輕人會投入拍片這一行以外,就是多多少少從他們身上,看到以前的自己,「覺得很有衝勁、很熱血。」加上短片只能在20到30分鐘的片長,講完一個概念,「我覺得就是創意,會很特別、很有趣。在前置作業、互相討論劇本的時候,體會到他們的天馬行空。」
所謂的「國民男友」蔡永森, 藍葦華透露,那都是導演嚴藝文 想要有這樣條件的男朋友, 所以才寫進劇本。
8點檔電視劇恰好顛倒,因為是長壽劇、一集播出兩個半小時,藍葦華說:「等於每天都在拍一部電影,兩個半小時!」所以比較無法思考角色創意,一到現場拿到劇本,趕快背一背,接著錄影,不然會來不及,「它很考驗體力跟耐力。」
即使經歷一些低潮,藍葦華回顧自己的演員人生,依然覺得慶幸,「做到一個工作,是我非常喜歡,才會持續到現在。我的建議是,如果真喜歡做一些事情,把它做到精緻、做到好。所謂的『好』,對得起自己就好了。」他說:「過程中你有學到什麼,都會支撐你下一次避免錯誤,可以做得更完整。過程很重要,我覺得結果反而不是那麼主要。」
《俗女養成記2》裡陳嘉玲總是出包,要男友幫忙善後。藍葦華(前)說如果是他的話,一定會先笑對方再出手幫忙。(華視、CATCHPLAY提供)
至於「國民男友」蔡永森呢?藍葦華坦言自己跟蔡永森唯一的相似處,就是當另一半心情不好,會幫忙安撫、處理。他透露,其實這都是導演嚴藝文想要有這樣的男朋友,就把他寫進劇本,「對,所以謝盈萱就很忌妒啊,『妳把蔡永森寫得那麼好!』」

場邊側記

導演嚴藝文曾誇獎藍葦華的演技很精準,都不看回放。「因為那讓我潛意識會在意,哪個角度比較好看。然後再拍下一顆鏡頭的時候,身形會稍微改變,『這樣拍比較好看。』」但演起來就不自然,所以乾脆完全不看。

可是拍照時,藍葦華卻頻頻檢查每張照片,這又是為什麼?「因為拍照,就是要好看!」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