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愛有不同的形式 温貞菱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温貞菱的新作《不想一個人》, 當中體現了一些獨特的愛情形式, 演戲過程她更體會, 也不一定是兩個人在一起才叫愛。
温貞菱的新作《不想一個人》, 當中體現了一些獨特的愛情形式, 演戲過程她更體會, 也不一定是兩個人在一起才叫愛。
若惡是需要調伏的,那麼愛呢?
愛若不能擁有對方,
那麼該如何調伏己心。
在新作中演一個在肉欲與愛間浮動的女子之後,
温貞菱也自問這個問題,
她的感想是放過自己的:「愛沒辦法強求。」
記得過去訪問温貞菱,
當時她是很緊繃的,拿出手機,
唯恐漏了什麼想講的。
這次倒不會,或許是答案已爛熟於心了,
也或許是在並非逐字的回答之中,
人的想法才更有了伸展的空間。
如愛的彈性很大,可以對自己好強,
但千萬別對愛好強。
關於愛的詮釋,
連不擁有,都是詮釋的一種。
當温貞菱演了一個看似黑暗的故事,她卻說:「我相信,越靠近黑暗就會越靠近光明。」為什麼我覺得她演出的電影《不想一個人》是黑暗的?因為戲中她身心都欲望著從小一起長大的范少勳,同時間范少勳卻渴望著莫允雯,即使莫允雯只是把范少勳當成肉體的出口。是這樣一個沒有誰真正得到心靈滿足的3人關係。
混血的五官讓温貞菱 從小就開始拍廣告, 提早面對社會的她, 習慣讓自己看起來勇敢、好強。

軟化鋼鐵心 温貞菱

1992年10月23日生。2017年以《最後的詩句》,獲第52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2019年以《陽光普照》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2021年擔任史詩劇《斯卡羅》女主角,並以電影《不想一個人》再度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電影於12月24日上映。

狂嗑甜食 探傳播妹面貌

温貞菱笑得燦爛,至少她在拍戲時暢快吃了甜食。當時她覺得自己演傳播妹金莎這個角色,線條得更豐腴些,所以再胖一點比較好。1個月期間,她晚上吃甜甜圈,再吃很多甜食,最後胖了6公斤,她笑說:「我可以再胖很多。」不過從《斯卡羅》曬黑長了上百顆疣,到暴肥再減肥,事後她有感而發,「對身體會帶來很大的負擔,其實不知道可能造成什麼傷害。」
最近《華燈初上》的條通風情引起話題,温貞菱為電影演傳播妹也做了田調,在另一個場域裡游移。她包下包廂,想理解傳播妹跟客人互動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理解她們每天在做什麼?平常會在哪裡做頭髮、化妝?每天的習慣、幾點睡啊、會不會有時候沒卸妝就睡覺啦⋯」
開始注意保養後, 温貞菱會提醒自己, 盡量不要太消耗, 因為那真的會傷到身體。
比較意想不到的是什麼?「每個小姐有屬於她們自己的個性。本來會覺得,她們好像一定要堆滿笑臉接客人,但有一些我遇到的人,她們就是面無表情,不會刻意陪笑,但是她的服務很周到、唱歌很好聽,或是幫忙倒酒給客人的速度非常快,迅雷不及掩耳。」於是温貞菱從中發現陪酒小姐的不同面貌,演繹出一個總在笑著的人,她把情緒輕輕略過於酒酣耳熱之間,實體是在的,但心靈遠距。
温貞菱所演的金莎,與范少勳從小一起長大,她不在乎沒被他欲望著。「金莎很專注在,陪伴這個人就已經滿幸福的狀態。愛有不同的形式,沒有絕對的,因為我愛你,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關係,或是必須給我一個名分。」
温貞菱以《不想一個人》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所飾演的金莎,多多少少影響了她的感情觀。(牽猴子提供)

愛人之前 優先滿足自我

「沒有愛情的時候,你仍舊不會想要失去摯友、這麼像家人的一個人,我覺得這對我還滿重要的。所以我覺得愛情或感情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沒辦法強求的。我看劇本的感覺是,我愛這個人,我想要他用最自在的方式活著,能陪在他身邊、看著他,我就很幸福。」所說的,是劇情中温貞菱對感情的體悟,但温貞菱並不否認,這個角色的思考模式,也跟著滲透進她的愛情觀想像。最近温貞菱傳出和交往多年的黃河分手,愛情與友情間並非互斥的關係,温貞菱應該早就以角色預演過了。
「愛是你知道他過得好,其實就會覺得滿好的。」是往後一步看著,不是緊緊約束的綁縛。每一個去愛的人大概原本也就懂得,愛是觸媒,所激起的、所施予膨脹力量的,是去愛的人心中本來就積蓄已久的能量。這能量可能令對方受苦,也令自己受苦。
現在温貞菱懂得珍惜自己搞笑的那一面, 當她少根筋的時候,大概都是緊繃過後, 身心自然找到平衡的方法。
「每個人都試圖從身邊的人身上找尋自己的影子,或想要從別人身上得到什麼,但是你都沒有好好看著自己,有些東西可能你原本就擁有。或是,你要先滿足自己,才有辦法愛別人,或跟別人談戀愛。」温貞菱承認,自己過去把感情放得滿前面,但也是因為調養身體的過程,她才理解到,這種愛自己的方式很重要,現在她以先把自己照顧好為主。

身心混血 文化交織洗禮

温貞菱的媽媽是菲律賓、西班牙混血,父親是台日混血,父親在她2歲過世後,媽媽獨力把她與姐姐帶大。媽媽的母語是菲律賓語與英語,温貞菱提到,媽媽其實在意自己的中文說得沒那麼好,有些字會小走音。而當有人聽到媽媽的口音、問起她是哪裡人時,這樣的對話,温貞菱總是聽了心疼,因為媽媽就是介意自己中文不好。所以母女出去吃飯時,媽媽要女兒幫忙點菜,温貞菱這樣答:「我會跟她說,妳要自己點啊!」
她讓媽媽自己做很多事,不只是保護,還在旁邊幫助,希望媽媽走得更好。在這一點,母女間保護與被保護者的角色對調了。「我心裡面下意識的想保護媽媽。她一直說想要把中文學得更好一點,而我看待事情還是比較正向,我請修華文教學的俄文系大學同學,幫我媽媽上課。因為媽媽有時候會接一些翻譯的工作,中文更好一些,我覺得比較對得起人家跟她自己。」
「對得起人家跟自己」,其實也是温貞菱自己不妥協的步伐,如她曾為演《斯卡羅》的蝶妹,練4種語言。小學六年級開始拍廣告,幫忙分擔家計,温貞菱早習慣用比較堅硬的外殼武裝自己,但29歲的現在,她略略緩了一下說:「最近有意識到這件事,想說應該要放鬆下來,不一定讓自己看起來是那麼堅強的,或是那麼勇敢的。」
為《斯卡羅》的蝶妹一角,温貞菱變得乾瘦、曬得很黑,播出時引起不少討論。(公視提供)
雖然台灣本來就是移民的社會,早年來自中國大陸東南地區的移民、二戰後來台的華人,不同地域文化於此落地、整合、衝突。但温貞菱除了生理的血統多元,她是跨國移民的第二代,心中又想保護中文沒那麼好的母親,自然,温貞菱心理狀態的血統也比較多元,那是社會與心理層面的交織。在這樣的脈絡下,她好強的、想要做好每一件事的姿態,也就可以被理解了。

果斷堅決 動手改變世界

從小學六年級起就與成人一起工作的温貞菱,的確意識到自己與同年齡朋友的差異。「我是個很快速做決定,然後想要求改變的人。我不想站在原地、不想站在那裡等世界改變,我要動手讓世界改變,自己是屬於這一派。」
那是在意識裡生了根的倔強,「我常常會想,這真的是最後一次,我不做會不會後悔?總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去做。」
如同一個角色可能有很多演員爭取,最後由温貞菱來演,而且戲劇是很多工作人員一起完成的事。有些事可以鬆手,有些事不行。温貞菱堅定地說:「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對自己是真的滿嚴格。就是,不可能會有台詞背不熟啊,或各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理所當然的、一個負責任的態度。」這是温貞菱的鋼骨。
演出某些戲時, 會當成是這輩子最後一顆鏡頭在演, 說起來或許過度嚴肅了。 不過温貞菱說起它時,就是這麼嚴肅。

場邊側記

很專注而且用力之後,在某些地方就會鬆回來,温貞菱說著:「還是會做出一些很搞笑的行為,我記得錄《阮三个》時,講到數學,范少勳說他數學不好,施名帥就很凶地問他:『25乘以3是多少?』范少勳還在想的時候,我就很大聲回:『100啦!笨蛋!』」但她也不懊惱,笑咪咪說:「我想成『25乘以4』了,有時候會不小心做出一些讓大家覺得『哈囉~』的事。」

造型:陳慧明/化妝:Aga Chen(BACKSTAGE STUDIO)/髮型:Miley_Shen/服裝提供:FENDI(白色紗質洋裝)、Prada(水晶削肩洋裝)、MIU MIU(黑色高跟鞋)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