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念慈於10年前成立「棉樂悅事工坊(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將布衛生棉帶入尼泊爾,協助在地婦女製作布衛生棉販售,並推廣月經教育。她的創舉於2017年被被英國BBC選為「全球百大影響力女性」,是當年唯一入選的台灣人。如今她將多年的自身經驗淬鍊成文字,赤裸面對走過的道路。
BBC百大女性林念慈 出書寫下10年「經血之路」

離開台灣「出走」的傳奇人物,一直都有林念慈。她十多年前因擔任志工前往尼泊爾,發現在地婦女面對月經處境艱困,月事來潮時必須進入牛棚隔離,加上對月事的不理解,衍生許多衛生健康問題。

《女,走往身體的朝聖》是一本關於朝聖之路的書,「要看成旅遊書也可以,但這個旅程卻是走向自己的。」林念慈回顧寫書之路。2016年她在希臘參與女人圈工作坊,突然將想寫的章節寫在便條紙上,開始拼湊刪除,在短時間內寫出大綱,一本書最初的雛形自那刻誕生。
《女,走往身體的朝聖》裡,念慈從身體開始,進入生命的長河。看見她在尼泊爾創辦以當地女性為主軸的布衛生棉工坊,與女尼一同認識自己的身體;她在月經來潮時,下身赤裸鋪上墊子躺在陽光下曬子宮的自在;她的修行與旅行逐漸豐盛,後章回到屬於她的天空和土地,父親和母親,親手改造老家。一場壯闊的生命朝聖之旅,宇宙自然填滿的豐盛,在每一個章節裡展開。

林念慈回顧,書稿內容自2017年就有,然而找出版社四處碰壁,甚至有出版社認為僅需要保留創業部份,內在的自我衝突與對話無需琢磨。林念慈坦言,「2018年至2019年間,書稿被放著不敢拿出來,因為不知道怎麼面對。」
2020年新冠疫情起,尼泊爾進入封城,林念慈也迎接生命的另一場旅程。「生命狀態進入無所事事,想做什麼都不行。」封城半年的時間裡,她每天步行5分鐘至住處附近上佛法課,這段路程成為壯闊的內在旅程,心裡文字開始回流,她持續書寫,從10年前的自己開始,逐漸寫至尼泊爾封城結束。

尼泊爾封城結束後,林念慈決定飛回台灣,與友人在機場互相擁抱道別。「念慈,你要知道,所有的相遇都是為了遇見自己。」兩人在機場擁抱大哭,轉身各自離開,至今日都未能再見上一面。
《女,走往身體的朝聖》的書封,有個巨大的紅色逗號,那象徵了女性的經血。林念慈回憶,29至30歲時,才開始因為尼泊爾婦女看見自己的經血,但因為從未了解過血,過去曾吃止痛藥和使用棉條,「因為創業,才第一次想要看見身上流的血,才允許自己在月經來的時候休息。」直到如今她使用布衛生棉,讓血自然流出,書內也紀錄這一路的變化。

「尼泊爾是個看似悲苦卻又能擁有喜的國度。」林念慈形容,在尼泊爾搭巴士時都覺得好擠,會被叫去車頂上坐,那彷彿雲霄飛車的過程,會有不相識的乘客丟出橘子與大家分享,陌生人邊吃著橘子邊唱歌,身體卻在擁擠的巴士上,同時具備的悲喜,也是內化的力量。
這趟看似漫長人生旅途,是通往內心的朝聖之旅。「不管到多遠的地方,去了多少國家,都只是為了帶自己去看見自己,所有的相遇都是為了遇見自己。」林念慈說。

《女,走往身體的朝聖》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