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法貝爾曼》 大師也有難唸的經 會員專區娛樂史蒂芬史匹柏的童年半自傳電影,呈現了他走入電影世界的過程,骨子裡卻是他的家庭陰影。(UIP提供)文 黃以曦發布時間 2023.02.20 16:26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影評黃以曦法貝爾曼史蒂芬·史匹柏史蒂芬史匹柏電影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造就史蒂芬史匹柏的,是爸媽的離婚?《法貝爾曼》講述了一個似乎遠去、卻依然深刻的20世紀美國中產階級家庭孩子的童年成長故事。男孩成長在幸福家庭裡,爸爸是頂尖工程師,媽媽放棄了音樂夢想照顧大家。男孩偶然地認識「電影」,熱情正開始萌芽,家裡卻出現重大變故…。 作為20世紀全世界最重要的電影作者之一且參與了好萊塢的榮光時代,《法貝爾曼》重心卻不真在「電影」,史匹柏對決糾纏他一生的家庭陰影,懺情之坦率令人心驚。史蒂芬史匹柏作品總給出大格局且開闊的感覺,論者或曾指出其前期作品中父親角色的缺席及其所帶來的怨懟,以及後期作品中母親角色的轉變,但我們難以洞察創作者的憂鬱,直到《法貝爾曼》正式將這份心事揭露。本片整體仍帶有作者一貫明亮帶溫暖的調性,但核心其實穿越了黑暗的歷程。「愛上電影」這事在本片最重要的展現,不是年幼被大銀幕震懾的一刻、不是拿模型玩具模擬實作,也不是號召朋友組成拍攝團隊,而是男孩一格格檢視底片,發現了遠景裡媽媽的祕密。這是安東尼奧尼的《春光乍現》經典橋段的更殘酷版本。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