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靜靜掛在貨櫃屋裡,旁邊是跟它一樣稀有的「細菌」和「nano」。貨櫃屋裡恆溫25度,是它們最佳的生長溫度,上方掛著植物燈,以確保它們能長得高挺。
【時代現場】一葉千金變成草
1637年,荷蘭鬱金香狂熱,一顆頂極鬱金香球莖可以換來12畝田地。今年3月,台北一場植物展賣出一株600萬元的鹿角蕨。
當鹿角蕨拍出天價時,2年前熱門的天南星科正處崩盤,過去一盆10萬元的植株,網路價剩3000元。泡沫歷史當前,台灣的植物玩家仍看到有利可圖的獲利空間。這些玩家和台灣的組培技術比快,只要找到更完美的突變種,便能暫時贏了這場賽局。這是一場與機率拚博的賽局,而支撐這個市場的是人的狂熱與夢想。
鹿角蕨珍妮 一株六百萬
「珍妮」「細菌」「nano」都是鹿角蕨的品種名,今年3月,台北一場植物展賣出的珍妮高達600萬元,現場還出動點鈔機數鈔,桌上擺滿現金,霸氣十足。
眼前這株珍妮與拍出600萬元的那株同品種,但姿態略有不同。它的主人邱耀宗解釋:「我這棵種了4年半,是唯一長出孢子的珍妮。」我們小心翼翼翻開珍妮的孢子葉,尖端有著淡淡咖啡色。
鹿角蕨為水龍骨科植物,是一種附生型植物,植株除了圓形的營養葉之外,還有向外延伸細長的孢子葉,細長的葉子分岔如鹿角,因而得名。一般的狀況下,鹿角蕨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發側芽,2年以上方能結出孢子。600萬元的珍妮上面有30顆側芽,但未結出孢子。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