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表啟動 貸款受衝擊 聯準會之所以會思考縮減資產負債表,最主要原因是次貸危機之後,為了提供市場充足的資金,啟動3次量化寬鬆,向市場購買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債券。到了2014年,雖然停止了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但仍維持到期債券再投資的政策,以維持對市場的資金投放數量,而聯準會的資產規模也維持在4.5兆美元左右。 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聯準會官員多次表示「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除了逐步調升利率之外,縮減不正常的資產負債表規模,將是聯準會接下來的政策目標。 如果說聯準會當初擴張資產負債表,是為了拉高債券價格並降低殖利率,那麼,縮減資產負債表就會產生反方向的效果,這對於許多利率敏感性的資產,例如房貸、車貸等商品會產生較大影響。 而這除了會對資本市場產生衝擊以外,對實體經濟也會逐漸產生負面效果。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國6月的儲蓄率為3.8%,這是2008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