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聊著,我們邊隨陳天璽步行到橫濱中華學院,適逢創校120週年,她踏上似曾相識的長廊,坐進當年上課的教室,發出歎息:「桌椅好矮呀,我竟然都坐不下了!」
【一鏡到底】我是誰 陳天璽專訪之二
人在異鄉多憂患,父母親很早就送陳天璽去讀美國學校、日本學校、橫濱中華學院,讓她精通三國語言。小一時,她偶然在圖書館翻閱中日戰爭史料集,「日軍把綁辮子的中國人埋在地上,剩頭露出來,用槍和刀指著嘲笑,我嚇了一跳,哭著跑回家質問爸爸:『為什麼把我生在跟中國人為敵的國家?』爸爸抱著我說:『生活在這裡,是為了要超越歷史。』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國家與身分之間的矛盾。」
日後成為學者的陳天璽,在書裡回顧:「由於我與生俱來的中國人身分,讓我對中國有歸屬感,而面對生育養育我、每天生活且熟悉的日本,我卻感到情緒複雜。在我周遭,這2個國家的人民曾經彼此憎恨,我對如此悲慘的歷史感到悲傷,而且打從心底不願相信,我不禁懷疑自己真的能夠克服這些問題嗎?」
聯合國不是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嗎?竟然包容不了無國籍者。
身分一旦啟蒙,總感覺無處容身。她進入日本高中,因為中英文太流利而成為異類;大學畢業去香港留學,「大家把我當日本來的人,誇我中文講真好,我竟連在華人圈也找不到歸屬。過幾年去美國留學,心想這是開放的移民國家,應該不需要區分多數、少數族群吧,沒想到被人問Where are you from?我講不清楚。I'm from Japan,但不是日本人。I'm from China,可是對中國文化不了解。I'm from Taiwan,又跟真正的台灣留學生不一樣。」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