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身為小說家,我是台灣製造 李永平專訪之三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2015年,李永平終於回到闊別30年的故鄉沙勞越,可惜物非人亦非,熟悉的熱帶雨林也已被砍伐殆盡。 (李永平提供)
2015年,李永平終於回到闊別30年的故鄉沙勞越,可惜物非人亦非,熟悉的熱帶雨林也已被砍伐殆盡。 (李永平提供)
他說從小跟父母感情疏離,兄弟姊妹之間亦然。「童年,怎麼說呢?就是很孤單、很寂寞,自己看書,在外頭遊蕩。我喜歡遊蕩,有時候遊蕩到叢林1、2天沒回家,父母也不曉得。」父親後來辭去教職,忙於經營胡椒園、肥皂廠等生意,母親成天病懨懨,管不住小孩在外頭鬼混。
父親儘管忙碌,對他的文學啟蒙可不小。「小學時,父親常用客家話朗讀唐詩、宋詞給我聽,音韻特別好聽。我在英國殖民地長大,生活環境全是英文,所以對方塊字的意境和美感很迷戀。」高中畢業後,他決定出國留學,「老師、同學們後來進了叢林打游擊,變成沙勞越共產黨,我不想打游擊,也不想當共產黨,就跑來台灣。馬來西亞剛成立時,一些有思想問題的華裔人士,莫名其妙被抓走,消失了,如果我留下來,肯定被幹掉!」
書桌牆面掛了許多便條,李永平不准人拍,我瞥見其中一張寫著 「人生不外乎一個緣字」。他跟台灣這塊土地的人事,結了44年的緣分。
20歲,他留學台大外文系,在台灣一待就是44年,中間僅回家5次,每次飛回去,還得刻意避飛馬來半島航線,改從亞庇轉機。潛意識的身分認同跟現實發生齟齬,他有次受訪自剖:「念高中時,我莫名其妙從大英帝國的子民,變成馬來西亞的公民,心裡很不好受,很多怨憤。」
來到台灣,身分認同又多出選項。原本他是僑生,32歲娶了台灣老婆,幾年後入了台灣籍,身分如何歸屬?有學者把他歸類在「馬華作家」範疇,他不情願被貼標籤,表明更傾向被詮釋成「出身馬來西亞的華語作家」。他說自己那一輩的作家,歷經移民和殖民,作品經常流露出離散與漂泊的狀態,相形之下,新一代的作家根本不存在認同矛盾。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