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手記】黃信堯《雲之国》 聽到島跟我說的話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黃信堯導演的《雲之国》無敍事、無對話、無旁白、無音樂、無人物,鏡頭也固定不動。(三隻小白兔的影像世界提供)
黃信堯導演的《雲之国》無敍事、無對話、無旁白、無音樂、無人物,鏡頭也固定不動。(三隻小白兔的影像世界提供)
2013年初次前往與那国島前,心裡就有個盤算,我要拍一支比《帶水雲》更絕對的片子。只是那一年在與那国島我還是拍了一些觀光客素材。隔了一年的時光,我沒有再做任何田野調查,除了拍了短片《大佛》外,就是在思考與那国島這支片子要怎麼拍?其實我想不出來要拍什麼,但我知道「我決定不要拍什麼」。
隔年,往與那国島的船在日本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換了一艘全新的船(原來的也還是蠻好的啊,幹嘛換!)然後航程縮減到3個半小時,於是在船上我開始焦慮了。不是船開太快,而是我真的不知到要拍什麼?這次的航行沒有海鷗的陪伴,我看著甲板上光影的移動,於是拍了這趟旅程的第一顆鏡頭,也是《雲之国》的第一顆鏡頭。
這一年,我買了一台笨重且耗電的4K攝影機,扛了大腳架,帶了一組當初拍《大佛》時用的韓國的廉價電影定焦鏡(明明就是相機鏡頭,只是改了光圈環和對焦環,四顆合起來的價錢也買不到日本高檔變焦鏡啊!)我很清楚紀錄片用這麼笨重的方式拍,是自己找麻煩,而且還定焦鏡,最好是來得及換。
但我當時的信念是:就是如此的笨重與不方便,可以讓自己更清楚什麼是要拍的,非到最後拍攝的欲望高漲,不然不會把機器架起來。我從來不怕沒拍到什麼,而是怕拍了不是我要的。那會讓自己產生許多盲點,不知自己到底要什麼,以為拍到了好東西,但剪不進去片子裡,就不會是好東西!而也因為這樣作業的繁瑣與不便,逼得自己不得不去思考,在現場「當下」且「直覺」地判斷,也造就了「雲之国」的毛帶拍攝量,只有8小時15分鐘左右(雲之国,片長57分鐘)。
拍攝《雲之国》的4K攝影機、麥克風與大腳架。(三隻小白兔的影像世界提供)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