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成長不容易 從《發條橘子》看冷冽電影之必要。會員專區娛樂史丹利庫柏力克的名作《發條橘子》曾被視為驚世駭俗的禁片。(聯影提供)文 馬欣主播智偉發布時間 2017.12.15 16:19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夢鹿情謎黑鏡聖鹿之死影評冷冽電影馬欣專欄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極具爭議的《發條橘子》掀開人類進步的鬼牌在現代烏托邦中,人是否真能保有自主意志?還是我們只是個會動的橘子?除《發條橘子》近期將登上大銀幕,再度掀開人心被控制的鬼牌外,近期出現了相當多自我壓抑的心理電影,包括之前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的《夢鹿情謎》,與之後即將上映的《聖鹿之死》,加上今年當紅的幾部影集如《河谷鎮》等,都在質疑著人們是追逐別人所羨慕的,還是真憑藉自己的意志來做決定?《聖鹿之死》是《單身動物園》導演尤格藍西莫再次與柯林法洛合作的電影,贏得2017年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傳影互動提供)極具爭議的《發條橘子》掀開人類進步的鬼牌1971年時,犯罪電影《發條橘子》的出現震驚視聽,導演庫柏力克也曾將此片列為禁片,原著小說將發條橘子暗喻的就是人類,表面上看似是有機的生命,也彷彿有自由意志,卻在冥冥中被各種無形力量操控著,以至於部分人即使為惡也不自知。經過多年後,這部早被影迷奉為經典的作品,要在年底登上大銀幕,走到院線這步,有其歷史意義,當年連導演庫柏力克都擔心的道德底線,以及片中大膽地顯示出人性與制度邪惡的部分,無論前半部的作惡多端還是後面的過度洗腦矯正,主角艾力克斯與其家人、朋友,都呈現出沒有個人意志的反應狀況,成為最諷刺現代烏托邦下,人們集體被各種宣傳與洗腦標語,半催眠過活的生活情境。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