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3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眼眶都紅了!林靜儀 、姚謙 、馬欣、張潔平、盧怡安等聯手在疫情間用聲音送上暖意
文化
眼眶都紅了!林靜儀 、姚謙 、馬欣、張潔平、盧怡安等聯手在疫情間用聲音送上暖意
2021.07.02 17:26
將近60天的三級警戒,一種新的生活模式已經建構成形,不論接下來將維持警戒等級或趨緩解封,疫情的席捲已經確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鏡好聽」有感防疫時期人們的壓抑和煩悶,特別邀請9位Podcast主持人錄下留言,分享疫情期間的生活、個人感觸以及祝福,用聲音為台灣社會帶來撫慰與正能量。
【馬欣專欄】曾經知世故而天真 奧斯卡如何面對自己的中年危機?
娛樂
【馬欣專欄】曾經知世故而天真 奧斯卡如何面對自己的中年危機?
2021.04.28 13:59
在美國信心喪失的年代,我們可能懷念那種過往好萊塢「知世故而天真」的美國價值。有知識洞見的犀利,以及那種無關成敗的情懷,這是以前奧斯卡振奮人心的地方。如今奧斯卡有中年之態,這次入圍電影更有深刻的內省成分,但不見得讓全球共鳴,這是過渡期?還是會再次回返純真年代?
【馬欣專欄】《天橋上的魔術師》 請幫我們記得那些少年
娛樂
【馬欣專欄】《天橋上的魔術師》 請幫我們記得那些少年
2021.03.21 05:59
有人說《天橋上的魔術師》最後幾集感人,也有人大罵此劇。但無論如何,這齣劇在後面五集以成長的殘酷封存了純真。人生總要有個少年停留在我們的記憶裡,無論是他代表我們受過傷,還是找不回他了,抑或是目送他的遠去。少年之於影視的永恆存在,正在於他仍在相對人間較乾淨的意象裡。
【馬欣專欄】金馬57 國片是否迎來真正的春天?
娛樂
【馬欣專欄】金馬57 國片是否迎來真正的春天?
2020.11.23 13:14
今年的金馬獎明顯的較往年更具熱度。因疫情關係,少了外片的強勢壓境。台片的能見度升高,頒獎前,國人通常已看過一兩部,讓這次的金馬有了群眾參與的熱能。
【馬欣專欄】就算回不去《那些年》 柯震東仍是難得一見的明星
娛樂
【馬欣專欄】就算回不去《那些年》 柯震東仍是難得一見的明星
2020.07.31 16:12
現在的戲劇要拍的是亞洲共同的處境,如此更需要有明星味的男演員,撐起整個社會架構。如果是這樣,柯震東這樣有演技潛質也有明星味為何不值得再多一次機會?如果他記得自己曾摔過跤,他就定能超越自己踩空的「那些年」。
【馬欣專欄】從《屍戰朝鮮》《鶴唳華亭》看王子與棄子的兩面性
娛樂
【馬欣專欄】從《屍戰朝鮮》《鶴唳華亭》看王子與棄子的兩面性
2020.04.10 16:30
有一種劇的魅力,不在於你看時心情有多激盪。而是它裡面有一主角,生來就掛在身不由己的勾上。在風雨飄搖下,你仍看到他不幸地仍保有一點節操,也有些智慧,更多的是他有不見容於世道的乾淨,因此正朝不保夕著,這樣悲劇性的角色卻足以訴說權勢是千年幽魂回返的本質。
【馬欣專欄】《寄生上流》是如何打動奧斯卡「上流」的心?
娛樂
【馬欣專欄】《寄生上流》是如何打動奧斯卡「上流」的心?
2020.02.15 11:53
人們都習慣以奧斯卡來看《寄生上流》的榮耀,其實以《寄生上流》來看奧斯卡這次的結果更適合。這部電影中的「寄生」是以假山石般複製與世襲了成功與失敗的樣貌,同時這部片也以中產的他者視角來看待上下流。不同於一般貧富差距電影,觀影者沒有那麼大的心理壓力,但卻集體掉進奉俊昊的社會實驗中,包括向來具有優越感的奧斯卡,都首次聞到了亞洲人造纖維的氣味而高潮了。
【馬欣專欄】韓國女權落後全球40年! 從金智英現象談起
娛樂
【馬欣專欄】韓國女權落後全球40年! 從金智英現象談起
2019.12.27 19:58
2019年的「金智英」現象,為何硬生生地踩到韓國的痛點?之前或許有很多改編自真實刑案,以及聞名國際的女性復仇電影,但韓國人還可以自欺當個案來看,漠視這是集體之惡,而這小品電影卻得讓韓國男性直面韓國女性被「物化」與被「群化」的真相,這讓大男人惱怒了…
【馬欣專欄】日韓港是螻蟻也是巨人 台灣男性角色為何徒傷悲?
娛樂
【馬欣專欄】日韓港是螻蟻也是巨人 台灣男性角色為何徒傷悲?
2019.11.15 16:29
萬物為芻狗卻是韓片《原罪犯》人物最打中人的部分,男性角色最重要的精神都是凸顯出社會與政治的共犯結構,韓國人的悲傷有籠中鳥索性撞死的氣魄,日本早期能稱霸也是靠著男性將悲傷演繹為閒常的底蘊。相對我們的男性角色被形塑得有太多感懷,難掩島內的自憐,若不能演出螻蟻與巨人的兩面性,男性冷冽的魅力就無法發酵,這是我們多年來難以打下海外市場的重要原因。
【馬欣專欄】代替我們悲傷的反派 兩代「小丑」都將成為傳奇
娛樂
【馬欣專欄】代替我們悲傷的反派 兩代「小丑」都將成為傳奇
2019.10.04 16:37
小丑(Joker)的笑對整個世界今夕是何夕的嘲諷,彷彿他曾經愛過這世界一樣。當世界實則以金權專制時,除了這重量級反派的笑,誰又能讓我們更能感受到這時代的眼淚?
【馬欣專欄】《俗女養成記》 台劇終於有一個有人味的女主角了
娛樂
【馬欣專欄】《俗女養成記》 台劇終於有一個有人味的女主角了
2019.08.23 16:35
台劇的女性多年來都只有幾個固定的樣貌,太悲劇性或太傻白甜,甚至是令人感到單薄無說服力的女強人。多年來,台劇除了程又青等少數,沒有幾個女主角能讓人們產生難忘的共感,而《俗女養成記》中的陳嘉玲以一個中年的放飛自我,終於有一個有笑有淚的女生人物出現,《俗女》是我們幾十年來終於走出了「瓊瑤夢」的第一步。
【馬欣專欄】《靈異街11號》 偶像魅力不是類型劇的敵人
娛樂
【馬欣專欄】《靈異街11號》 偶像魅力不是類型劇的敵人
2019.08.02 15:54
《靈異街11號》在恐怖美學與劇情鋪陳上都到位,是近期成功的驚悚劇。唯一可惜的是男女主角去星味得有些刻意,多年來,台劇對偶像不是將其角色工具化,就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日後若要往類型劇的路線走,台劇需要動作更颯爽的警探、更不同一般的趨魔者、以及更自信的反派。類型劇不需遮掩年輕人的魅力,正因為正反派分配固定,台劇未來需要的是更具偶像魅力的藝人成就經典角色。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