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投資學】賣涼水比賣豬肉好賺 菜市場藏投資密技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從小混菜市場長大的李雅雯,把攤販做生意的邏輯用在投資上,找到最會為股東賺錢的公司。
從小混菜市場長大的李雅雯,把攤販做生意的邏輯用在投資上,找到最會為股東賺錢的公司。
文青也很會賺錢!師大國文系博士、原本寫小說的李雅雯,財報看不懂、國中數學不及格,為了改變命運而積極學習投資理財,最終悟出一套菜市場選股法則,搖身一變為資產超過5000萬元的富媽媽。
「在菜市場做生意,如果賣豬肉的攤販投入200萬元,1個月淨賺5萬元,而賣涼水的攤販投入20萬元本金,1個月淨賺3萬元,你覺得哪個比較賺?」從小混菜市場長大的李雅雯,過著雞犬相聞的市井生活,她深知賣涼水比賣豬肉更好賺的硬道理。
「應用在投資市場上,也是同樣邏輯。」為了不再為金錢恐懼,李雅雯在經歷一場火災後下定決心學投資,而原本是國文老師的她,財報看不懂、國中數學平均39分,在拚命K投資書的某一天,看到了股神巴菲特最愛的選股指標:ROE(股東權益報酬率),「這不是和我小時候的菜市場經驗一樣嗎?」
針對ROE這個投資專有名詞,李雅雯解讀為「資本運轉效率」,也就是投入的資本可獲得多少報酬,「這就通了,從用錢的效率來看,一般人都知道賣涼水的比較好賺,轉換成投資市場的語言,就是ROE。」這被雷打到的感覺,讓李雅雯對投資開了竅。
透過ROE和分紅比例2個指標,並檢視公司的投資效率及地位,李雅雯在2010年找到大統益、正新等股票,同時確認公司創辦人有誠信,讓她滿是信心重押,結果3年賺1倍。
只是市場是需要敬畏的,曾經歷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她,後來並非一帆風順。2013年李雅雯進軍中國股市,又上了一堂震撼教育課。
當時李雅雯瞄準「滬深通」政策利多,大舉布局陸股,雖然很快大賺一倍,但2015年6月陸股急跌,1個月內資產又跌掉200、300萬元台幣。不過,李雅雯認為再次遇上股災並非壞事,因為她學到了如何控制恐慌情緒,並徹底檢視自己的投資原則,「股災壓縮了學習曲線,讓我加速成長。」
歷經兩次股災的教訓,李雅雯練就的「菜市場」選股原則,除了在台股3年賺1倍之外,近4年來轉戰中國A股,投入約400萬元台幣的資金已翻了一倍,年複合報酬率達28%。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