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島上的狗被男孩所感動,陪伴他尋找愛犬;理論上,「重逢」是再適切不過的結局。但魏斯安德森卻將其變奏,讓這部電影即使有著讓人發笑亦讓人動容的時刻,仍不時故意挑動敏感觀眾的政治正確神經。
【影評】《犬之島》 人與狗的寓言
在未來的日本,因犬流感肆虐,小林市長命令將所有犬隻流放到垃圾島自生自滅。但他的養子,一個12歲的男孩,卻冒險駕著小飛機迫降島上,只為尋找他的愛犬。近乎強迫症的構圖美學,色彩斑斕但不俗豔,細小獨到的幽默,良好的音樂品味,《犬之島》依然充斥著導演魏斯安德森種種個人標記,又因為題材而添加了太鼓、相撲、浮世繪、以及黑澤明等日本元素。
這其實從電影一開始講述人狗歷史的淵源就已埋下伏筆:殺戮戰伐、滅亡威脅、和解臣服。人的馴養、狗的服從,跟單純的愛與感情,產生了一種隱形的拔河關係。即使片中不斷說到「狗狗都愛小男孩」,但男孩也會變成大人。光在這部電影裡,我們就看到男孩從純真少年變成城市首腦,表面革命了,但民主與世襲,存乎一線。改朝換代後,用人唯親依然是不變的規律,我們似乎只能相信青春世代會多點理想性。而從人們從對狗滅之唯恐不及到不愛狗就算有罪,一個極端盪到另一個極端,這部作品其實不像它外表看來那麼天真。就像他讓你看到美麗的母狗是如何被污名化,護衛犬也有卸下職務走入自己家庭的選項。以犬喻人,再明白不過。
這些敘事的「突起」,理應激起一些觀影的「疙瘩」。感情可以講求平等嗎?理想與權力,是口號和現實的差別吧?當我們被某些東西打動的同時,魏斯安德森似乎又推了我們一把,提醒美到不行的畫面只是糖衣,內裡也不盡是醜惡那麼簡單,而是更百味雜陳啊!
86分
導演:魏斯安德森
配音:布萊恩克雷斯頓、 艾德華諾頓
片長:101分鐘
級別:保護級
上映日期:6月1日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