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低矮的老房,前面擺著幾盆月桃,這裡是「月桃戲」黃芳琪的工作室,早在4年前,花蓮博愛街159巷的舊郵局宿舍還沒爆紅時,黃芳琪早已搬進小巷弄裡的60多年老屋。
花蓮「月桃戲」變戲法 織出部落美好
原來月桃編織品用的不是葉子,而是植物的這個部位,我來到花蓮「月桃戲」才搞懂這件事。
本身是桃園人的她,在高雄唸書,因為學的是人類學,時常有機會到高雄、屏東一帶原住民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有回看見在部落婦女正在做月桃編織感到好奇,便開始跟著她們學習編織。
黃芳琪在台東大學的碩士論文,做的就是屏東魯凱族的編織研究,而後的幾次工作經歷,讓她從一位研究者,逐漸變成親手編織的工藝者。至於為何目前落腳花蓮?她的回答很直接:「因為看到花蓮海岸路邊,有很多野生月桃,都沒人要啊!不像屏東、台東一帶,月桃已有固定的原住民在採收。」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