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科創板為中國帶來的新機會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上海證交所的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公司上市第一天平均漲幅約140%。(東方IC)
上海證交所的科創板正式開市,首批25家公司上市第一天平均漲幅約140%。(東方IC)
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科創板在上週正式開市。推出當日,首批25家公司平均漲幅約140%,本益比約120倍。其中半導體相關材料安集科技,首日漲幅更是超過4倍。
科創板是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首次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所提出,只花了8個月的時間就正式開市,顯示科創板具有相當重要的政策優先性,而我認為中國政府在這個時候推出科創板是具有多重意義的。
短期來看,美中貿易談判前途未卜,而中國民營企業與小型銀行的違約風險越來越高,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資金取得問題,避免金融體系捲入緊縮循環,是中國政府過去一直在努力的方向。而科創板首日的亮眼表現,則是給了民營企業及其背後的投資人與債權人更多信心。
其次,科創板與目前中國其他交易市場最大的差別,是它允許沒有獲利的企業也能掛牌,這是因為許多新興科技、網際網路、生技製藥等產業,在初期未必能夠創造利潤,但他們其實已經具有一定的市場地位與價值。過去這些企業只能選擇在美國上市,但有了科創板後,中國就能夠把這些公司留在自己的市場。

入國際指數 助人民幣全球化

把時間拉長來看,這對於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有一定的幫助。因為未來在科創板掛牌的企業也很有可能納入各種國際指數,再加上中國近期逐漸開放債券市場,人民幣資產占全球資金的投資比重將會越來越高。
我認為這對台灣來說,短時間內或許不會產生太多衝擊,但把時間拉長來看,影響可能會慢慢浮現。
舉例來說,如果中國科創板掛牌公司有跟台灣上市公司經營類似的業務,在本益比的差距下,中國企業顯然享有資金上的優勢,而把時間拉長來看,台灣與中國同屬於新興市場指數國家,當中國的權重越來越大,台灣的部分就會逐漸被排擠,對於指數的長期發展相對不利。
但短時間內,如果有子公司在中國掛牌,或有子公司即將申請科創板掛牌的公司,股價或許有可能創造一些想像空間,投資人或許可留意。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