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神父》開場是觀護所內的霸凌,男主角雖沒動手卻幫忙把風,無論出於自願或被迫,道德純潔性就已先瓦解。然後他協助神父做彌撒,熟練得體,但即使有心,神父告訴他有犯罪紀錄是不可能擔任神職的。顯然導演揚科馬薩對好萊塢那套鋪陳、衝突、解決的公式知之甚詳,卻不打算照單處理。
【影評】《另類神父》 神聖與俗惡的距離
代表波蘭角逐奧斯卡並入圍的《另類神父》描述剛從觀護所出來的男主角,本該去小鎮的鋸木廠報到,卻意外代替老神父接管教區服事,進而改變了小鎮。早從卓別林的《冒牌神父》(1923)到勞勃狄尼洛和西恩潘主演的《我們不是天使》(1989),類似題材不但搬演過,而且都是喜劇。
片中也有冒牌神父邊聽告解邊查手機找資料的笑點,以及從陌生忐忑到虜獲人心的正面轉折。他既要擔心真實身分曝光,又要介入解決一樁車禍舊事為小鎮帶來的長期悲傷,甚至入戲地堅持他的正(教)義,注定這不是讓你笑笑就獲得救贖的電影。
尤其他的行止絕非聖徒,甚至對衛道人士而言都算冒犯。但如果他妄稱上帝是種褻瀆,那些挾宗教之名排擠迫害他人的難道就不邪惡?不良少年套上聖袍急速成長,假神父卻真的影響教徒;宗教和世俗、神聖與罪惡,在這裡留下不少辯證的曖昧。即使到最後一刻,當我們看到他影響下的改變,卻難以想像他得面對的駭人結局。
男主角巴托斯比萊尼亞遊走在虔誠與褻瀆之間,複雜、鮮活又充滿魅力。本片影像也相當出色,發現攝影師索博欽斯基很耳熟,原來系出名門,爸爸就是經典《紅色情深》的攝影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