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遊戲開發大廠,像是EA(美商藝電)、Microsoft(微軟)、Blizzard(爆雪)、SONY(索尼)、任天堂(Nintendo)等,多是美國、日本的公司。但拉回台灣市場,仍不乏相關公司。華冠投顧分析師丁彥鈞表示,台灣的遊戲公司大致分成3種營運模式。
【遊戲股攻略3】搶搭遊戲股噴漲行情 先搞懂這3種公司型態
宅經濟發燒,加上即將到來的暑假及5G開台,更讓電玩概念股成為市場焦點,專家表示,相關概念股分2大類,第1類是遊戲軟體開發及代理公司;第2類是產製遊戲硬體,其中,遊戲軟體開發及代理公司毛利率高,股價成長性強,不過在開發或推廣遊戲階段時,營收不穩定,而且每家公司的核心業務也不盡相同,投資人在進場前,務必要搞懂公司的獲利模式。
第1種俗稱「開發商」,又叫「研發商」,或稱「原廠」,核心業務就是在自行研發設計遊戲,如網龍、鈊象、宇峻、大宇資等,這類公司的毛利率都非常高,在80%以上,甚至超過90%。其優勢在於,一旦設計的遊戲大賣,整個營收獲利會跟著噴發,不過,在研發遊戲的過程中,往往會燒掉龐大資金,而且是否會「研發」成功,也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第2種稱「自產自發」,公司自行生產與行銷遊戲,與開發商不同的是,除了開發遊戲外,還會投入更多的行銷、美編、前台工程師等人才,優勢在產業能上下游整合,這類公司毛利率通常低於5成,如智冠、華義、歐買尬、昱泉等。
第3種則是「代理商」,公司不設計遊戲,用取得開發商授權的方式來獲利,毛利率較遊戲開發商低,好處是公司能明確計算經營成本,如橘子、辣椒等。
華冠投顧分析師丁彥鈞表示,台灣的遊戲公司獲利穩定性較差,「2年前的旅行青蛙、地產大亨,推出時一度熱爆,但短短幾個月就不紅了,最後公司還是虧損,這在業界中非常普遍。」因此他指出,買遊戲股最好觀察近5年的淨利表現,「過去5年至少要能賺錢,表示財務沒出狀況,如此行情一來才有噴漲潛力。」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