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流連的好兄弟多些時間趕路返陰間 老大公廟延後一天關龕門 是基隆特有的人情味會員專區美食旅遊老大公廟旁的「龕門」牢牢鎖上,1年之後才會再打開。文 游琁如攝影游琁如發布時間 2020.09.19 09:0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鬼門關基隆鬼月民俗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台灣人口中的「鬼月」農曆七月終於結束了,基隆的老大公廟於農曆八月初一,2020年9月18日,比他處延後一天舉行「關龕門」儀式。延後一天,目的是為了讓在四方流連,來不及趕上車或船的好兄弟們,多一天時間趕回陰間,此舉展現了基隆人的人情味,也是中元祭傳統。儀式相當隆重,眾人圍觀參與。中元祭的「關龕門」科儀,是整個中元的最末一場儀式。最後一場儀式的重點,是將還停留在陽間的好兄弟,一一趕回陰間。接近傍晚時刻,科儀進入高潮,象徵陽的白公雞與象徵壓煞的白公鴨,以其血鎮壓邪煞後。道長手持七星劍,在廟埕中央進行「趕鬼儀式」。道長持七星劍,以地為八卦,東北方向艮方為鬼方,向四方進行驅鬼。場景肅穆,儀式如舞,道長揮舞七星劍,凝視空無四方,眼神中似乎真可見空間中鬼魂。他蹲馬步持劍不斷刺向四周,現場眾人屏神觀看,在一揮一舞之間,空氣彷彿也被擾動。道長神情肅穆,正在進行最後的驅鬼儀式。儀式最末,道長向現場眾人道平安大吉等祝福之語後,關龕門的科儀就此結束。接著進行這一日的重頭戲「關龕門」,由今年的主普白姓、童姓代表與基隆市場林右昌獻上花果、財帛及五味,並宣讀疏文後,取出裝有「鑰匙」與「名冊」的錦盒。童姓主委童永在名冊上簽上名字,眾人便走到廟內等待吉時。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