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說正經的,不是後面不值得看。事實上這看似由四個短片組成的電影,都糾結著同一題目。各段主角就算選擇不同做法,都不見得找到解答。更有甚者是二、三段主角還是服役中的青年,是否願意為了三天榮譽假而去做件在體力上沒太難的事?如果以為他的答案簡單明瞭,那麼有如第二段延伸的最後一個故事,卻又告訴你堅守原則失去大好前程就算了,但會不會連坐所愛之人而無法釋懷? 伊朗導演拉索羅夫是近十年國內影展的常客。拜柏林金熊獎之賜,《無邪》成為他首部登上台灣院線的電影。他那股直球對決國家機器的坦然不諱,令人無法別過頭去。對長久深信「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的人而言,他的論點也許逆耳,然而他不僅找到精彩的切入點,從向來不被關注的人物下手,擴散延伸的問題也具備相當視野。 愈來愈多過去享有盛名的創作者,被迫或自願妥協效忠;拉索羅夫卻在被監控下讓這部作品由一變四,合四為一,甚至為此付出被判監禁的代價。因為他戳破了每個人都該扮演好小螺絲釘的迷思,如果機器就是魔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