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這些老房子曾面臨被政府公告拆遷的命運,一群文史工作者與社區居民,不忍歷史街廊就此變成停車場,好不容易抗爭成功,市府暫緩拆遷,這群人也成立「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走讀哈瑪星6】跟著打狗人文史再興會社 來趟哈瑪星超時空之旅

「高雄駅站前這一區是日治時期哈瑪星最老的新濱街,二戰時大多數的建築被炸毀,目前就只剩這裡的老建築保留密度最高…。」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陳坤毅如數家珍地述說每一棟老房子的歷史。
位在新濱老街上的會社,原是理事長郭晏緹的老家,日治時期是「佐佐木商店高雄支店」。原本在台南經營木材、建材販售及承包土木建築的日本人佐佐木紀綱,看中港鐵合一的哈瑪星發展前景,1909年在此開設高雄支店。走進老屋,裡頭陳列了一些日治時期老建築構件,以及許多珍貴的老照片和相關書籍,同時也販售一些老照片明信片與手繪地圖。




不過我最好奇的是角落裡立著的一卡皮箱,陳坤毅說,這只旅行老皮箱很有意思,依照上頭的貼紙來推測,應該是1920年代一位日本人搭乘大阪商船「瑞穗丸號」來台灣,一路搭火車南下,入宿北投、台中、嘉義、台南等地旅館,最後抵達高雄哈瑪星的春田館、西子灣臨海旅館。這卡皮箱彷彿勾勒出當時的旅遊景象,因此會社也推出復刻版的「日治旅館日記」貼紙,只要捐款給會社100元即能獲得1張做為紀念。



事實上,佐佐木紀綱後來不僅將事業重心轉至高雄,更舉家從日本紀州搬遷過來,1929年於商店旁蓋了「佐佐木家宅」,住家蓋得簡單,沒有華麗的裝飾,但建材用得特別好,RC加強磚造結構與一旁幾乎純木造的商店很不一樣,佐佐木紀綱最後在此過世,也見證哈瑪星的繁榮年華。



陳坤毅說,之前曾收集地方居民老照片,以街區為展場,舉辦「常民美學攝影展」,希望透過家族相簿找回屬於以前每個家庭故事。郭晏緹理事長提供的一張家族老照片意外引起話題,6人合影照片中,1位人物硬生生被挖掉,讓眾人產生好奇更有諸多揣測,有人猜可能是第三者,又或許是當時二二八相關人物,怕被波及而急於挖掉,真實原因其實連郭家人都不知道,牆上展示著這張被挖空的照片,也提醒後人,家族歷史傳承的重要性。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捷興二街18號
- 電話:07-531-5867
- 營業時間:11:00~16:00,週一公休。
- 導覽服務:提供哈瑪星、鹽埕、旗津街區團體導覽解說,費用請電洽。另不定期推出不同主題導覽活動,請留意臉書官網。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