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店的沒落、父親的倒下,連結到希臘歐債危機與經濟崩盤,令這並非一個童話的起手式,更像連結現實的隱喻。靈活求變的,不只是放棄昂貴店面,也包括改變品項、討價還價、甚至以物易物。父親起初指責他像「江湖術士」到處亂跑,男主角回了3次「我還是在縫紉」,是反抗也是獨立,終究換來父親「巧奪天工」的評語。
【影評】《夢想裁縫師》 救不了的舊布料
《夢想裁縫師》是希臘導演索妮亞莉莎肯特曼的首部劇情長片。男主角尼可接手父親的西服店,卻面臨經濟危機,尤其在父親病倒、銀行決定收回店舖的時刻,他只能拉著小車、像流動攤販一樣在街頭賣起他的衣服,只不過從傳統男士西裝,逐漸變成洋裝、甚至婚紗。乍聽之下,這應是部包含溫馨、勵志、喜趣的小品,事實上這些元素一應俱全,卻又不僅於此。
片中出現了一些奇妙的時刻,讓鋪了地毯的街頭彷彿成了夢想婚紗的伸展台,或是裁縫師隨手剪塊布料就變成美麗披肩,近乎虔誠地覆在鄰居太太的肩頭,那是不用言語的浪漫。這位家庭主婦也有裁縫夢,她幫忙男主角做出符合女性期待的服飾,也包含自己的心血。丈夫顯然貶低了她的才能。
也許有人要指責女導演怎麼可以讓男主角最後擁有自己的行動婚紗店,卻教女性退回家庭?但耐人尋味的也在這裡,女主角到最後仍是一抹笑容,是甘之如飴自己的選擇,還是苦中作樂?就像連結起他們的鄰居女孩,其實也是從中作梗的人,天真與殘忍,有時並非兩條平行線。
所以《夢想裁縫師》看似陽光明媚,卻沒避諱陰影。它張揚的配樂、攝影,對比寡言的男主角狄米崔伊梅洛,令人印象深刻。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