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讀過原著,都可感受到編導渴望當文學的「忠僕」。大量旁白宛若說書,道出主人翁的起落,擺在古裝片更添老氣。不過這種「老氣」不見得是缺點,就像精緻的造型、場景外加古典音樂,珠璣的旁白也像「咒語」帶領我們進入舊世界;然後發現那些算計、情愛、樓起樓塌,和幾百年後的現在並無二致。 男孩帶著自己的詩集《雛菊》勇闖巴黎,也曾像詩篇天真浪漫。旁白傳神說道「巴黎掀起裙子給這個宛如信徒的年輕人看她駭人的裸體」;劇院裡的衣香鬢影並不關注藝術,中場應酬才是他們的表演重點。血統是護身符,有錢是新王道。他順應當時小報崛起、聳動文字大受歡迎,變成一個下筆惡毒的文字販子。 惡毒與犀利並不同。「作品感人就說它無病呻吟,風趣就說膚淺,睿智就罵做作,結構完整說很好猜,文筆優美便成了空有辭藻」,就算看到基督在海上行走也只會吐出「祂果然不會游泳」的傲慢,以及萬物皆有「價」的世風,讓評論是虛的,報導是假的,掌聲噓聲也能秤斤論兩。所有人最終都被政治掃蕩一空。這部古裝片根本是現世預言!如果喜歡華麗古風,那就更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