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慎防聯準會創造的人為衰退會員專區財經理財聯準會5月很可能升息2碼且啟動縮表,若計畫屬實,將是近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圖為聯準會主席 鮑威爾,東方IC)文 王伯達發布時間 2022.04.12 05:5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經濟達觀股市消費者王伯達投資人貨幣聯準會供應鏈升息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貨幣緊縮 經濟趨緩大量庫存 恐將滯銷聯準會上週釋出了3月的會議紀要,內容提到在5月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上,很可能會升息2碼,並且啟動縮表,預計每個月將會減少950億美元資產,包括600億美元的公債與350億美元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貨幣緊縮 經濟趨緩如果這樣的計畫屬實,那麼,這將會是聯準會近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先前的演講中提到,貨幣政策是一種鈍器,沒辦法做到像外科手術般精準。同時,貨幣政策也無法解決供應面的問題。簡單來說,聯準會所能做的,就是透過緊縮政策來讓市場需求放緩,不論是對商品、服務或是勞動力的需求都是如此。這代表的意思是,聯準會試圖透過貨幣緊縮,來製造人為的經濟趨緩,甚至是經濟衰退,並藉此緩和通貨膨脹問題。而這恐怕會對資本市場造成雙重壓力,包括貨幣緊縮帶來的估值調整,以及經濟趨緩帶來的盈餘調整。大量庫存 恐將滯銷過去2年來,因為疫情導致供應鏈斷鏈,許多供應商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累積了大量庫存。關於這點,從美國去年第四季的GDP結構就可以得知,在6.9%的經濟成長率當中,庫存就貢獻了4.9%的成長。相對來說,美國的消費者信心與消費能力則在持續下滑。近期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來到59.4,已經相當接近次貸風暴期間的水準。也就是說,目前企業所累積的庫存,在貨幣緊縮與經濟趨緩的過程當中,可能會變得難以銷售,最終必須降價出清。雖然這能達成聯準會讓通膨降溫的目標,但企業盈餘卻可能因此衰退,就業市場也可能降溫。也因此,在確立聯準會的強力緊縮方向與目標之後,接下來應該要留意的是,哪些企業最容易受到終端消費趨緩的影響,且擁有大量的高價庫存,這些可能就會是接下來景氣趨緩的過程中,最容易受到重創的公司,投資人應盡可能避開相關行業。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