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慎防聯準會創造的人為衰退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聯準會5月很可能升息2碼且啟動縮表,若計畫屬實,將是近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圖為聯準會主席 鮑威爾,東方IC)
聯準會5月很可能升息2碼且啟動縮表,若計畫屬實,將是近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圖為聯準會主席 鮑威爾,東方IC)
聯準會上週釋出了3月的會議紀要,內容提到在5月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上,很可能會升息2碼,並且啟動縮表,預計每個月將會減少950億美元資產,包括600億美元的公債與350億美元的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貨幣緊縮 經濟趨緩

如果這樣的計畫屬實,那麼,這將會是聯準會近幾十年來,最激進的緊縮政策。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先前的演講中提到,貨幣政策是一種鈍器,沒辦法做到像外科手術般精準。同時,貨幣政策也無法解決供應面的問題。簡單來說,聯準會所能做的,就是透過緊縮政策來讓市場需求放緩,不論是對商品、服務或是勞動力的需求都是如此。
這代表的意思是,聯準會試圖透過貨幣緊縮,來製造人為的經濟趨緩,甚至是經濟衰退,並藉此緩和通貨膨脹問題。而這恐怕會對資本市場造成雙重壓力,包括貨幣緊縮帶來的估值調整,以及經濟趨緩帶來的盈餘調整。

大量庫存 恐將滯銷

過去2年來,因為疫情導致供應鏈斷鏈,許多供應商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累積了大量庫存。關於這點,從美國去年第四季的GDP結構就可以得知,在6.9%的經濟成長率當中,庫存就貢獻了4.9%的成長。
相對來說,美國的消費者信心與消費能力則在持續下滑。近期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來到59.4,已經相當接近次貸風暴期間的水準。
也就是說,目前企業所累積的庫存,在貨幣緊縮與經濟趨緩的過程當中,可能會變得難以銷售,最終必須降價出清。雖然這能達成聯準會讓通膨降溫的目標,但企業盈餘卻可能因此衰退,就業市場也可能降溫。
也因此,在確立聯準會的強力緊縮方向與目標之後,接下來應該要留意的是,哪些企業最容易受到終端消費趨緩的影響,且擁有大量的高價庫存,這些可能就會是接下來景氣趨緩的過程中,最容易受到重創的公司,投資人應盡可能避開相關行業。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