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新社」的噶瑪蘭語就是「巴特虹岸Paterongan」,早期因為噶瑪蘭人是坐著船,在這裡尋找到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因此「巴特虹岸」也有船停泊靠岸、萬物休養生息之意。 開場白就稱自己是外來者的陳淑燕,熟悉她的人都喜歡稱她「燕子」,陳淑燕總形容花蓮的土地很黏,當初因為香蕉絲工藝而移居到花蓮新社,一來就停留超過17年。大學時期她從事藝術創作,研究所開始學習纖維藝術,熱愛台灣在地與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工藝,來到新社後,就一腳踏入噶瑪蘭族的竹編工藝研發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