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花蓮豐濱住2晚「光織屋」教你與山林對話 手作質感家飾延續部落古老工藝會員專區美食旅遊位於台11線上有間「光織屋—巴特虹岸手作坊」,兩位藝術家陳淑燕與杜瓦克希望透過古老工藝與自然纖維創作,跟大家分享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念。文 童心怡攝影童心怡發布時間 2022.06.07 07:57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手作花蓮南迴藝術季藝術家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不曉得大家是否還記得2021年南迴藝術季裡,設置在金崙舊部落山坡上那座宛如老鷹之眼,看顧著這片山林與大海的裝置藝術「斜坡上的瞭望」?這次我來到花東海岸線旁的台11線上,找到了斜坡上的瞭望的藝術創作者陳淑燕與杜瓦克共同開創的工作室「光織屋—巴特虹岸手作坊」,這裡是一處融入山、海與天地,並靠著手工打造的透明敞開空間,兩位藝術家不只在這裡分享他們熱愛的古老工藝、自然纖維創作,同時也想跟大家分享與自然環境共生的理念。藝術家陳淑燕熱愛古老工藝,專長是樹皮布、草木染、香蕉絲、月桃編等纖維工藝。花蓮「新社」的噶瑪蘭語就是「巴特虹岸Paterongan」,早期因為噶瑪蘭人是坐著船,在這裡尋找到他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因此「巴特虹岸」也有船停泊靠岸、萬物休養生息之意。開場白就稱自己是外來者的陳淑燕,熟悉她的人都喜歡稱她「燕子」,陳淑燕總形容花蓮的土地很黏,當初因為香蕉絲工藝而移居到花蓮新社,一來就停留超過17年。大學時期她從事藝術創作,研究所開始學習纖維藝術,熱愛台灣在地與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工藝,來到新社後,就一腳踏入噶瑪蘭族的竹編工藝研發與創作。構樹很容易生長,是很適合環保與永續的材質。構樹皮經過捶打會慢慢展開成一張布。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