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有你就是家》 貓捉老鼠棒打狗會員專區娛樂兩個從非洲偷渡來的少年假扮姐弟,在比利時相依為命、掙扎求生,甚至為了取得身分鋌而走險。(海鵬提供)文 聞天祥發布時間 2022.12.19 14:30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3.09.12 20:45 臺北時間有你就是家影評坎城影展聞天祥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加入訂閱會員在坎城影展鮮少空手而歸的達頓兄弟,2022年又以《有你就是家》拿下75週年紀念獎。影片描述來自非洲的少女洛琪塔與男孩托里(原片名就是這兩人的名字)在比利時相依為命的謀生悲劇。有你就是家《Tori and Lokita》強大細膩的社會觀察、身歷其境的場面調度、以及永遠保持靈活的手提攝影,所有「達頓標記」依然一應俱全。然而相較其過去作品,本片卻有著主線更清晰、戲劇性較強烈的變化。例如出現了緊張的的逃亡場面、男孩急中生智協助受傷少女滑下沙堆等設計,壞人也一路惡到底,角色很容易被認為偏於扁平。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這其實是靠近兩位主角觀點的結果。就像小男孩從開頭到最後都是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能給女孩證件?那麼她就不用被一邊賣披薩一邊販毒的廚師、用教會當掩飾的蛇頭,一層又一層地剝削;還得面對原生家庭總是懷疑她少寄錢的情勒。我們當然可以搬出法律規定,強調救扶標準,然而正是體制有限的善意與無盡的規範,教他們從假扮姐弟關係到不惜鋌而走險。那些掠奪金錢與身體的,當然不會是好人,儘管看起來正當體面。而所有好人對他們而言,似乎也無濟於事。只不過當你在現實裡面臨好萊塢式的危機,不見得會有好萊塢主角的神功與好運。因此那首不斷重複的歌,歌詞裡「爸爸在市場買了小老鼠,老鼠被貓吃,貓被狗咬,狗遭棒打,棒被火燒⋯」從童趣幽默,變得酸苦諷刺,因為唱的人正是社會鍊的底層啊!。有良知的藝術家不只是同情吶喊就行。從移民局、收容所、夜店餐廳到匪夷所思的大麻工廠,達頓兄弟能把天真唱成悲歌,靠的依然是結實的電影手法,以及對問題的刨根究底。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限時優惠每月$79元 全站看到飽加入premium會員$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解鎖單篇報導已經是會員?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