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受虐案件,呂立總能以專業給出意見,輔助判斷傷勢是否為虐待造成。「我是願意寫的,以前診斷書,我就直接寫兒童虐待這樣。社政就說『哇,你敢寫這個?』我說當然敢,這很明顯。問題是,我沒有看到的情況下怎麼判斷?我們有些標準,那種就不會是手不小心鬆掉,掉到地上,或是小朋友自己跌倒。都是沒辦法解釋,看起來就是人為毆打造成,這些都是明顯符合兒童受虐的狀況。」
【呂立番外篇】走進兒虐現場,台大醫:「他還那麼小」
呂立是台大醫院第一位兒童加護病房專責主治醫師。從1999年起,到2003年他出國至波士頓兒童醫院進修為止,兒童加護病房一直都只有他一位主治醫師。呂立說,當時兒童加護病房最多的是癌末病童,此外還有少數反覆進出院的受虐兒童。
但當呂立關心追問通報及後續處理情況,但總是被社工以個資為由拒絕透漏進度。「就是又被打了嘛,才會再回來(加護病房)。他(社工)不讓我追蹤,以前我問後來怎麼樣,他說你不用擔心我們自己會處理。」呂立說:「這個困難的東西不能讓社政自己承擔,應該大家一起來幫忙。雖然社政可能是一個主軸,去監測去幹嘛,但是他沒有醫療觀念。他怎麼知道那些傷到底是不是虐待?所以以前就發生很多,社政就相信父母親講的,然後就一再通報一再受傷。」
2014年,在衛福部心理口腔司主導下,全國成立七間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 ,而台大醫院的主要召集人即是呂立;示範中心組成包含醫師、個案管理師、社工師,以及心理師。「我們講的事情是我們需要整個團隊合作,跟一條龍的服務,就是要多面向。社政是主軸與主管的,案件通報之後可能從教育 醫療、精神,還有警察、司法,這些都要一起參與到兒少保護的議題。」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服務示範中心經多次變革,現更名為「台大醫院兒少保護醫療中心」。
為什麼在兒少保案件中,團隊合作如此重要?呂立舉了個例子:「一次我們去個案討論,就說有個小朋友,在小時候被性侵,是家內亂倫。社政看了三個月後,說再也不會發生,整個就結案了。那時候我就說,那這個小朋友長大青春期怎麼辦?為什麼那麼早結案?結果他說呂醫師,那你覺得什麼時候結案? 我說至少青春期後。在場全部嘩然,說我們怎麼可能為一個孩子等到青春期?他還那麼小。我就說,對啊,他還那麼小。發生性侵這樣的事,那之後他的親密關係 那些怎麼辦?」
身體的傷或許好了,但心理的傷還在。兒少保護醫療中心的團隊合作,除了解決當下急迫的安全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在醫療,以及心理治療追蹤上,都能給受虐兒更好的保護與評估,不再讓受虐兒在結案那刻起只剩一個人與傷痕孤軍奮戰。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