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到底

資料顯示狀態

  • 一次無限滾動應顯示 12
  • 目前取得的資料共 24
  • 目前顯示的資料共 12
  • 取得的資料不足以顯示,需另外發request
  • 最終應顯示 12
--

發request狀態

  • 目前已發request 1
  • 最終應發request 70
--

loading狀態

  • 正在發request中:
  • 仍有資料未被取得,開啟無限滾動功能
大腦不外包1/不社交的前Google董事總經理最愛宅在家 每晚與妻兒討論AI
時事
大腦不外包1/不社交的前Google董事總經理最愛宅在家 每晚與妻兒討論AI
2025.10.30 05:28
簡立峰從Google退休,至今每天忙翻,各方邀約都請他談AI。他在台北多以Ubike代步,婉拒排場,不僱助理,沒有祕書,只穿黑衣節省決策時間,只為省下時間來幫助他人。AI是蝴蝶效應,是變形金剛,也是他家中靈感灶台的每日主菜,他卻說,可以嘗試替大腦開AI外掛,但別輕易外包你的腦。
大腦不外包2/從台大、中研院到Goolge 簡立峰三度克服冒牌者心魔
時事
大腦不外包2/從台大、中研院到Goolge 簡立峰三度克服冒牌者心魔
2025.10.30 05:28
世人眼中的超級勝利組,其實一直知道何謂殘酷。簡立峰常受訪暢聊產業、管理、科技與地緣政治,卻幾乎不聊自己。曾有主持人問及他人生挫折,他只淡淡一提:大學聯考滑鐵盧。
大腦不外包3/簡立峰只買黑衣精省時間只為助人 導生張志祺:「他教我替人雪中送炭」
時事
大腦不外包3/簡立峰只買黑衣精省時間只為助人 導生張志祺:「他教我替人雪中送炭」
2025.10.30 05:28
同理心讓他透析他人困境,演算法般的思考模式讓他總能照見問題核心。他往往不用看資料,就能旁徵博引最新報告、資訊、數字,還附資料來源。他兒時讀書就發現自己不喜歡形容詞,「形容詞對我來說是多餘的。我不感性,也不人文。」「給我數據就好。我要事實。」
大腦不外包4/「大腦要開外掛,別輕易外包」 簡立峰用Gemini替父親諮詢減藥
時事
大腦不外包4/「大腦要開外掛,別輕易外包」 簡立峰用Gemini替父親諮詢減藥
2025.10.30 05:28
截稿前夕,OpenAI 執行長Sam Altman表示,OpenAI 將「把成年使用者當作成年人看待」,透露ChatGPT即將推出僅限經過年齡驗證使用者使用的情色內容功能。我們詢問簡立峰,有留意相關討論嗎?他說沒特別注意,但並不感到意外,所謂食色性也,他舉例,Google中文搜尋最常出現的關鍵字是「色情」, 第二名是「情色」;「現在的ChatGPT高黏著度使用者,越來越多把AI當成伴侶,美國法規對兒童保護非常嚴格,若服務不區分年齡,很容易從觸法。」
一鏡到底/追逐怪物的人 權一容
人物
一鏡到底/追逐怪物的人 權一容
2025.10.26 05:28
權一容(另譯權日勇)是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他與柳永哲、鄭南奎、姜浩順等殺人犯交手,也與上千餘名犯罪者對談。
追逐怪物的人1/韓國首席犯罪攝寫師 他從屍塊切面成功推斷凶手身分
時事
追逐怪物的人1/韓國首席犯罪攝寫師 他從屍塊切面成功推斷凶手身分
2025.10.24 05:28
權一容(另譯權日勇)是韓國首位犯罪側寫師,他與柳永哲、鄭南奎、姜浩順等殺人犯交手,也與上千餘名犯罪者對談。
追逐怪物的人2/死者的手指被鞋帶綁住 他透過訪談找出連續殺人魔
時事
追逐怪物的人2/死者的手指被鞋帶綁住 他透過訪談找出連續殺人魔
2025.10.24 05:28
權一容1966年出生於慶尚南道南海,中學時隨父母搬到首爾。1989年考上警察,任職於首爾地方警察廳刑警機動隊,習慣穿著布鞋、運動鞋在街頭與黑道周旋,以蠻力調查犯罪者、以蠻力拘捕犯罪者。1993年,韓國引進指紋鑑識系統,他發現除了靠拳頭之外,還可以靠指紋逮住犯人,埋首研究各式各樣採集指紋的方法,他曾憑著一張便條紙上的指紋,逮捕強姦犯,破案績效驚人。千禧年前後,首爾地方警察廳將鑑識系改組為科學搜查系,他被延攬擔任犯罪側寫師。
追逐怪物的人3/恐慌症和抑鬱症上身 長期窺探惡魔造成內在職業傷害
時事
追逐怪物的人3/恐慌症和抑鬱症上身 長期窺探惡魔造成內在職業傷害
2025.10.24 05:28
權一容與犯罪者訪談習慣穿黑西裝,但穿POLO衫、卡其褲受訪,笑容可掬,一團和氣。犯罪現場的警察鑑識的是腳印,但犯罪側寫師看的是腳印的方向,見他一雙白色帆布鞋洗刷得閃閃發亮,難道是某種潔癖?阿糾西羞赧地說:「昨天新買的。」
追逐怪物的人4/惡時常占居上風 最終善良會獲勝
時事
追逐怪物的人4/惡時常占居上風 最終善良會獲勝
2025.10.24 05:28
至此恍然大悟,我們以為陪同的工作人員原來是他女兒。趁同事幫權一容拍照時,我們與女兒攀談,知道女兒日前考取犯罪特寫師資格,正要受訓。童年過得如何是權一容與罪犯訪談攻防必問的問題,那個在公園寂寞盪鞦韆的女孩童年過得如何?也許克紹箕裘做著跟父親一樣的工作,其選擇已經給出了答案。
一鏡到底/關於那些鬼魂告訴我的事 潘禮德
人物
一鏡到底/關於那些鬼魂告訴我的事 潘禮德
2025.10.12 05:28
潘禮德(Rithy Panh)是電影史上第1位拍攝1970年代赤柬大屠殺的柬埔寨導演,也是第1次採訪到加害者,且將加害者與受害者並置、對話的轉型正義展現,引發全球討論關注。
潘禮德專訪1/柬埔寨電影大師來台參訪人權博物館 嘆:亡魂還在園區中徘徊
時事
潘禮德專訪1/柬埔寨電影大師來台參訪人權博物館 嘆:亡魂還在園區中徘徊
2025.10.11 05:28
潘禮德(Rithy Panh)是電影史上第一位拍攝1970年代赤柬大屠殺的柬埔寨導演,也是第一次採訪到加害者,且將加害者與受害者並置、對話的轉型正義展現,引發全球討論關注。
潘禮德專訪2/11歲遇上赤柬 全家被下放勞改:以為去夏令營
時事
潘禮德專訪2/11歲遇上赤柬 全家被下放勞改:以為去夏令營
2025.10.11 05:28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林木材說,過往關於大屠殺的紀錄片,例如朗茲曼拍攝納粹集中營的《浩劫》(Shoah),多半圍繞倖存者說法,沒人拍攝加害者或探討邪惡的本質,潘禮德的《S21:赤柬殺人機器》(S21: The Khmer Rouge Killing Machine)是第一部拍攝加害者,且將加害者、受害者並置於畫面中的紀錄片,讓加害者回到原地,重演如何執行關押、殺戮等細節,並討論加害者為什麼會相信獨裁者的說法?此片成為潘禮德的代表作,引爆國際討論紀錄片倫理、正義等議題,甚至影響了後續講述印尼九三○大屠殺、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
loading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