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餘燼》 歷史如何有解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1956年白色恐怖籠罩台灣,莫子儀飾演的醫生遭密報被判槍決,他的後代決心探索事件真相。(本地風光提供)
1956年白色恐怖籠罩台灣,莫子儀飾演的醫生遭密報被判槍決,他的後代決心探索事件真相。(本地風光提供)
《餘燼》設定在2006年,倒扁行動正沸沸揚揚,這天,是王建民在美國創下完投,當全台人民都緊盯著電視看,發生了一件市場凶殺案。警方積極偵辦卻難以釐清。接著有女子報案說失蹤父親也與此有關,遠在中南部的警官也回報線索。冰山全貌正在浮現,將人們帶回1956年,那些被白色恐怖所拆散的幸福家庭,有餘緒仍在蔓延…。
這是《陽光普照》鍾孟宏的第7部劇情長片,一字排開的卡司,攏合了近年來最活躍的演員,包括張震、莫子儀、許瑋甯、金士傑、劉冠廷、鮑起靜、陳以文、王柏傑、李銘忠,且有許多熟悉面孔的客串,像在一場台灣電影盛會參與最沉重也最重要的題目。
《餘燼》用《索命黃道帶》式鋪陳來追索一樁政治迫害的「真相」,那並非某個白字黑字行段的真實,而是人生被一夕改變的孩子欲親自回溯該巨變的時間點。在歲月裡或逐漸消逝或被刻意拭去的往事,被在遺忘的臨界點上重新標誌與追問:關於「發生了什麼事」、更關於「到底為什麼」。
20241115inf001
這些虛實夾纏的心思,成為片中警探真正的難題,因為對手不再是某個人,而是一具巨大且流動的幽靈。《餘燼》為白色恐怖提示了新的凝視和反思路徑,比起和解或放下,這更應該是關於生命與正義之清理與盤點的旅程。
然而,《餘燼》出乎意料地冗長和拋棄了影像的力量,162分鐘的片長,大量依靠人物口白來回溯和推進,當一切都靠「自己說」,角色的內在變得缺乏層次,與歷史糾結的對峙就毫無說服力。但張震和莫子儀仍在有限幅度裡給出相當稱職的表演。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