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真】賴清德贈匾藍綠白搶拜 尪公信仰掀正名大戰會員專區時事「尪公」信仰掀正名大戰,集應廟系統尊稱尪公張巡為「保儀尊王」。文 黃驛淵攝影蘇立坤發布時間 2025.01.25 05:28 臺北時間更新時間 2025.01.25 05:29 臺北時間尪公宗教ESG道教賴清德蔣萬安祭典信仰新聞傳真蔡英文神明馬英九政大正名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已複製連結贊助本文尪公護土保民 藍綠爭相拜集應廟稱尊王 撞轎傳技藝忠順廟稱大夫 除蟲護茶園紛爭已成矛盾 皆忠臣張巡迎蛇年,全台廟宇熱鬧舉辦春節祈福活動,俗稱「尪公」的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是大台北重要的神祇信仰,信眾多半會前往當地集應廟或忠順廟祈求平安,不過,尪公信仰卻因2大廟宇系統對主祀神明、唐朝名將張巡的尊號意見分歧,掀起正名大戰,集應廟系統稱尪公為「保儀尊王」,忠順廟系統認定是「保儀大夫」,多年來互相角力,不僅找來學界開研討會溯源,還各自出招向官方申請登錄無形文化資產,成為信眾年節熱議的話題。忠順廟系統稱尪公張巡是「保儀大夫」。春節期間到廟宇走春、祈求平安是國人新春最熱門的行程,台北盆地的尪公信仰卻因集應廟、忠順廟二大系統對主祀神明的尊號不同而掀起正名大戰,成為信眾過年茶餘飯後的話題。尪公護土保民 藍綠爭相拜尪公信仰吸引政治人物參香,前總統蔡英文2023年曾赴信奉尪公的木柵忠順廟,感謝保儀大夫保佑台灣。(總統府提供)集應廟、忠順廟是藍綠白要角歷年選舉時爭相參拜之處,前年總統大選,代表民進黨角逐總統的賴清德便赴北市景美集應廟參香,他當時說,集應廟主祀神明「保儀尊王尪公」是護土保民的神尊,敬拜「尪公祖」要了解其精神與意志,當區域霸權對台灣「出手出腳」時,台灣更加要團結;去年龍年大年初一,前總統馬英九同樣也赴該廟發放春聯和紅包袋。總統賴清德點頭署名贈匾給木柵集應廟,廟方預計春節後邀府方揭匾。圖為賴2023年赴景美集應廟參香。(翻攝賴清德臉書)前年5月,時任總統蔡英文則親赴同樣信奉尪公的木柵忠順廟,出席「保儀大夫」祝壽大典,她致詞說,台灣先前歷經3年的百年大疫,感謝保儀大夫保佑台灣「關關難過關關過」。除了藍綠二黨,曾經代表民眾黨參選立委的張幸松,過去更任木柵集應廟的常務監事及主委。集應廟稱尊王 撞轎傳技藝不只如此,本刊掌握,木柵集應廟近日搶先獲總統賴清德點頭署名贈匾,七尺寬匾額將刻上「神威顯赫」,廟方預計春節後邀府方親自揭匾,成為北市文山區唯一獲賴清德贈匾的廟宇,尪公信仰在政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木柵集應廟的「尪公年例祭典」申請登錄北市無形文資,特有的撞轎儀式也列入。圖為淡水義山集應廟撞轎畫面。(翻攝張ㄚ峻YouTube頻道)不過,因二大廟宇系統對尪公張巡的尊號看法迥異,忠順廟系統稱為保儀大夫,集應廟系統則主張是保儀尊王,二派暗自角力多年,在地方鬧得沸沸揚揚。以張氏宗族為主的木柵集應廟,去年更找來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協助整理文獻史料,以「尪公年例祭典」向台北市文化局提報登錄無形文資,盼透過官方認證,正名尪公尊號為保儀尊王。台北市長蔣萬安(中)去年出席木柵忠順廟迎尪公巡田園活動,稱尪公是「保儀大夫」。(北市府提供)本刊取得該廟申請登錄無形文資的提報表,描述清代康熙末年,福建安溪大坪的高、張、林三姓族人因生活困頓,決定一同外出發展,三姓共同奉持保儀尊王(尪公)、申國夫人(尪媽、尪娘)與香爐渡海來台,並指「大台北地區的安溪族群稱保儀尊王為『尪公』,為族姓的保護神,其身分為唐代死守睢陽城的張巡」,欲替尪公尊號正名為保儀尊王。根據集應廟的說法,保儀尊王、申國夫人與老香爐隨著安溪大坪高、張、林三姓先民渡海來台,分家後各自在景美、木柵、萬隆建立集應廟,大台北多將尪公保儀尊王張巡視為農神與武神,認為其能掃蕩害蟲,保護植物順利生長,並衍生出大台北地區的三個習俗,據此申請登錄無形文資。尪公張巡被視為農神,尪公巡茶園、巡田園是特有習俗。圖為木柵忠順廟迎尪公巡田園畫面。(翻攝木柵忠順廟臉書)該文件指出,尪公習俗有特殊性,一是「尪公巡茶園及田園」,因早期遶境固定會巡遶貓空地區,當地多以種茶農耕為生,因此有尪公巡茶園說法;後來石碇、坪林及大台北的安溪聚落,也會迎請尪公到各庄頭巡守,擴大為尪公巡田園。第二個習俗則是保儀尊王張巡在木柵奉祀7年之後會前往坪頂、淡水義山駐駕2年,稱為「九年一次輪祀」。配合上述祭典所需,木柵、景美集應廟更保留傳統「撞轎」儀式,由轎班人員扛著神轎、相互的「三進三退」。昔日木柵地區的民眾要前往指南宮朝山,若無法步行上行,多會聘雇轎夫扛著肩輿(以肩抬著行走的轎子)上山,當地轎夫多為集應廟的轎班人員,因此,木柵集應廟的轎班和神將舞動多迅猛有力又精巧靈活,同時在傳承過程中仍保留諸多傳統知識和技藝。忠順廟稱大夫 除蟲護茶園相較集應廟系統認為尪公張巡尊號是保儀尊王,忠順廟系統卻主張應是保儀大夫。以去年四月木柵忠順廟舉辦的「尪公巡田園」活動為例,台北市長蔣萬安致詞時便說:「木柵忠順廟的主神尪公,也就是保儀大夫,過去是長期驅逐蟲害的神明。過去文山區的茶葉種植非常興盛,所以只要有蟲害的時候,就會請尪公出巡,好驅除蟲害。」信仰尪公的民眾春節都會赴尪公廟參拜。圖為木柵集應廟邀孩童彩繪燈籠迎接元宵踩街嘉年華。二系統對尪公尊號多年來相持不下,戰場延伸至北市無形文資登錄,根據北市無形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會議紀錄,木柵忠順廟曾搶先在2022年以「迎尪公年例祭典」為名,向北市府提報申請無形文資;隔年2023年,一度由首位研究道教宗教理論獲中研院院士資格的學者李豐楙出面協調,最後由木柵忠順廟及木柵、景美集應廟二系統共三間廟聯名,一起向市府申請提報「迎尪公年例祭典」為無形文資。未料,二系統後續依舊各持己見,去年木柵集應廟再委託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協助,獨自向北市府提報申請無形文資。紛爭已成矛盾 皆忠臣張巡這場尪公尊號的正名大戰,二大廟宇系統還各自出招,試圖透過學術研究爭正統,同時積極向外行銷。尪公信仰源自唐代安史之亂的名將張巡,他與許遠被稱「雙忠」。圖為木柵集應廟的尪公介紹。(翻攝木柵集應廟臉書)木柵忠順廟前年底著手台北地區聚落的保儀大夫信仰調查,去年已完成台北市全區普查,預計出書公布成果。而木柵及景美2間集應廟,去年11月29日與政大華人宗教研究中心合辦「文山故事:保儀尊王研討會」;木柵集應廟另再與政大合作,今年1月中宣布成為全台首間撰寫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報告的華人廟宇。有趣的是,去年底這場研討會上,一名信奉尪公的高家後代碩士生提及,指導教授曾告訴他:「你千萬不要跟教授們聊說這個尪公到底是什麼,因為這是一個不准談的問題。」證實了尪公信仰在二系統間的矛盾。「尪公信仰在宗族內,也許有保儀尊王、保儀大夫不同稱呼,但真正讓尪公有很大影響力的是年例祭典。」這名高家後代試圖替尪公尊號紛爭找出新解,他認為,不管高、張、林姓為主的集應廟系統,或陳、林姓為主的忠順廟系統,都是把張巡當成自己的佛祖,忠順廟雖稱張為保儀大夫,但在台灣沒看過許遠神像出去遶境,只有張巡神像才會遶境,因此不管哪個系統,所謂「迎尪公」指的都是尪公張巡,因此重點不在保儀尊王或保儀大夫的稱呼。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更多內容,歡迎訂閱鏡週刊、了解內容授權資訊。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贊助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