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透視】《器子》暗黑復仇出擊 犯罪動作加碼親情拓客群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為找出真相,一心想復仇的張孝全(左),使出各種手段威逼尹昭德(右)。(華映娛樂提供)
為找出真相,一心想復仇的張孝全(左),使出各種手段威逼尹昭德(右)。(華映娛樂提供)
繼《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後,製片人梁宏志與導演簡學彬一改創作風格,再度合作新片《器子》,請來張孝全一展身手,扮演悲憤的父親為妻女展開復仇行動。
片中除了集合器官販賣、暗網、刑求等驚悚暗黑內容,首次嘗試犯罪動作類型電影的簡學彬也加入親情元素讓劇情更催淚,搭配影片完成後進行的600人次盲測結果,擬出行銷方向,擴展觀眾層。
20250401insight005
製片人梁宏志(右)與導演簡學彬(左)攜手合作,打造商業類型電影。
8年前,製片人梁宏志第一次讀到導演簡學彬《器子》劇本初稿,就非常感興趣。當時簡學彬剛完成公視新創電影《乒乓》,有心朝電影導演發展,梁宏志認為不妨先從小規模的校園愛情片起步,於是邀他執導《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一舉創下全台近8千萬元票房。兩人初次合作愉快,接著籌拍更具商業類型電影元素的犯罪動作片《器子》。
「台灣應該多拍一點商業類型電影。」梁宏志說出參與《器子》的理由,他的想法與簡學彬一致,兩人都想多方嘗試不同的類型與題材,尋找吸引觀眾的方法。首次執導電影即受票房肯定的簡學彬,並未將自己定位為校園愛情片導演,反而亟欲突破升級。
簡學彬坦言:「原本《器子》是非常溫吞的故事,主軸就是一個爸爸想要找女兒,也沒什麼大事件或特別的高概念。」但在他與黃志翔、黃新高、張智昇、黃紀凡等五人組成的編劇小組討論下,逐步修改,「概念是我丟出來的,但基於市場考量要有些特殊點,因此我們到處找強化劇本的素材,還加入對社會的觀察,認為暗網可以在電影中呈現。」
20250401insight005
校園愛情片《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創下全台近8千萬元票房。(華映娛樂提供)
針對編劇做的田野調查中,簡學彬指出,「暗網跟社會某些氛圍有連結,反映底層最黑暗的部分。」他透露:「本來以為資料難找,但在蒐集時發現沒有想像的困難。」暗網門檻雖高,一般人沒辦法進入,可能需要虛擬貨幣帳號並有層層關卡,不過仍有少部分影像在網路流通,甚至輕易就能看到殺人、虐待、情色等內容,所以電影裡也有高中生聚集觀看暗網的情節。
片中披露的器官黑市販賣犯罪網絡,也能在網路窺探其中一隅。簡學彬表示,網路上能搜到很多各類器官的價格與相關資料,雖然是在其他國家,仍讓人驚訝,覺得可怕又可惡。
20250401insight005
戲裡張孝全(後)曾是熱心照顧孩童的棒球隊教練。(華映娛樂提供)
編劇過程中不斷調整設定,讓角色有更合理的行為動機。例如:張孝全原本飾演遭誣陷入獄多年的獨行者,出獄後一心投入復仇。為了解釋他何以能掌握各種資訊與技術,將角色改為曾是熱心照顧孩童的棒球隊教練,球隊共同經歷某些事情,讓他出獄後仍有一群人力挺支援。梁宏志則提出「離場感」的訴求,「除了情節反轉的效果,我覺得『揪心』也不可少,尤其這是父親復仇的故事,所以建議編劇團隊想辦法讓觀眾哭著出場。」影片後段亦著墨親情描繪。
動作排練時,動作指導、演員,還有美術、造型及攝影都到場表達看法。
到了選角階段,張孝全是大家心目中男主角首選。簡學彬表示:「他有動作片基礎,真實生活中身為父親的他,更能理解角色的感受、分享個人的體會。」女主角則由李沐出任,同時相中歌手出身的婁峻碩、小春加入表演陣容。
20250401insight005
導演簡學彬(右)認為張孝全(左)除了有動作片的基礎,也很能理解角色的感受。(華映娛樂提供)
動作戲是全片一大重心,簡學彬説:「我們很快達成共識,確定以寫實的動作風格帶給觀眾真實感,除了希望拳拳到肉,鏡頭也盡量長一點,即使是套招,但因為一氣呵成,更有身歷其境的感覺。」
為拍出動作美感,前期作業必須相當精確。「演員們事前要先接受動作指導李紹朋團隊的訓練,熟悉動作招式,而且因為長鏡頭較多,要更清楚走位及如何配合攝影機運動。」簡學彬強調,動作排練時不光是動作指導、演員,還有美術、造型及攝影都要到場,從各自的崗位表達看法,包括:攝影角度、道具擺放位置、服裝搭配等,彼此配合。
20250401insight005
張孝全在電影中使出渾身解數,又是打鬥、又是狂奔。(華映娛樂提供)
片中多場動作戲場景都經過設計,像是夜晚貨櫃場的打鬥,就利用貨櫃做出走道、遮擋,有如置身迷宮,感覺危機四伏。還有一場張孝全隻身穿過醫院長廊的戲,是簡學彬覺得最困難的一場。「那個鏡頭比較長,一方面要拍出張孝全單獨對抗一群打手、一心要救出女兒的悲憤感,另一方面要表現動作的張力。」
20250401insight005
劇組在夜晚貨櫃場利用貨櫃做出走道、遮擋,有如置身迷宮。(華映娛樂提供)
600人次大型盲測目的是跨出電影圈同溫層,找出行銷參考依據。
此外,不少場景因拍攝時正值疫情,不得不調整、妥協。包括:當時全台醫院均不外借,只好另行搭景;或原打算拍攝在人潮中逃跑與追捕的戲,但擔心群聚感染,改在空蕩蕩的菜市場取景。簡學彬表示,為讓動作戲每個環節都達到最好狀態,花了很多時間試驗、討論,而疫情導致各種資源的限縮,使拍攝難度更高。
20250401insight005
李沐扮演高中女生,但也有不少動作戲。(華映娛樂提供)
影片因疫情兩度停拍,梁宏志無奈表示:「原先預算約6千萬元,最後大概多花1千多萬元。我們都很喜歡這個劇本,就算遇到種種挑戰仍堅持到底。」特別的是,即使一再延拍,主要演員或工作人員都沒更換。
電影殺青後,先就敘事與節奏的剪輯做兩次小型盲測,請業內人士提供意見,全片完成後又透過網路號召,邀一般觀眾進行600人次的大型盲測。梁宏志解釋,電影是輔15級,所以盲測觀眾都在15歲以上,年齡層平均分布,放映後從回收問卷分析各年齡層觀眾對不同角色、橋段的反應,安排宣傳主打內容。
20250401insight005
婁峻碩(前排左起)、李沐與導演簡學彬出席映後活動。(華映娛樂提供)
從事電影製作與宣發逾20年的梁宏志指出,盲測結果顯示,除了年輕人,中年觀眾反應也很熱烈,社群後台數字更看到40歲以上網友互動不斷。他強調:「盲測目的是希望跨出電影圈的同溫層,找出行銷的參考依據,才可以大膽突破現有的市場。」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