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之後的震盪更加複雜。跟同性發生關係的男子回去立刻跟妻子坦承,她起初還好,之後暗潮變成海嘯:這怎麼不算偷情,不叫出軌?親密感和性衝動可以截然兩分嗎?夫妻倆沒有大打出手或殺人滅口,所有爭執都止於討(辯)論。你可以說它是部話癆片,幾乎每場戲都滔滔不絕,音樂只在過場時候出現,但它確實辯證得頗爲精彩。 譬如難以接受丈夫和別人發生關係的妻子,決定跟閨蜜傾訴,並接受建議把感受寫下來。原本由丈夫掌握的話語權也被解構了,他成為被詮釋的對象後,竟然悲從中來。另一個男人撐到最後才跟老婆訴說夢境,讀中學的兒子則踩著裁縫機在一邊旁聽。北歐家長能在小孩面前聊性實在很開明,也難怪男孩不僅想當直播主,還跟老爸討論退休問題和女性經痛。但是當丈夫覺得在被凝視中感到愉悅時時,老婆卻打臉他身為生理女性從未對外界的凝視舒服自在過。 畫面冷峻,話語綿延,從性開啟了對道德、婚姻、潛意識與自我認同的探索。與其把它當作一部掰彎直男的同志電影,不如看成放下社會期待的試驗。無論現實或夢境,都顛覆了性別的刻板印象。對相偕共賞的伴侶而言,可能感同身受,也可能毛骨悚然。它只是三部曲的開端,愈後面會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