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大咖/不是媽也似媽 高伊玲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現在的髙伊玲是長女如母,一方面是追憶逝去的母親,一方面是彌補過往的缺憾。
現在的髙伊玲是長女如母,一方面是追憶逝去的母親,一方面是彌補過往的缺憾。
第27屆台北電影獎,把最佳女主角頒給了《我家的事》高伊玲。在後台,演媽媽拿獎的她,表示自己走過許多求子之路,始終沒有機會當媽;似乎是這樣,演戲成為彌補缺憾的一種方式,也領悟了身為母親的種種面貌。

先試了再說 高伊玲

1978年2月14日生,曾任模特兒、電視節目主持人,曾以《世界正美麗》入圍第46、47屆金鐘獎行腳節目主持獎;以演出電影《我家的事》榮獲第20屆大阪亞洲影展藥師真珠獎、第27屆台北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身為家中的長女,高伊玲很清楚自己從小就被賦予額外的責任,只是她一直不那麼甘願,「在我自己的姑姑、甚至爸爸身上,都看到那種屬於長女、長子的責任。但我從來就只有被賦予兩個責任,一定要做好榜樣給弟弟、妹妹看。再來就是爸爸告訴我的,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桶箍』,要維持家人之間的那種親密。」
20250903star001 (6)_2025-09-03.jpg
「我有一種付出型的人格, 在付出的過程當中獲得成就感。」 髙伊玲說。

長女扛責任 更想要追求自我

高伊玲提到以前阿公、阿嬤還在,大家是親人;阿公、阿嬤走了以後,大家變親戚,「親戚跟親人是不一樣的。」高伊玲說爸爸那一輩,兄弟姐妹非常多,所以彼此之間感情都很好,「我們的這一輩,每一家最多生三個,就已經算很多了。我堂弟、叔叔他們就只有生一個,沒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可以討論事情,只剩下我們這些姐姐跟底下的妹妹們。我就是要把大家的感情都維持好,有事情要可以互相商量,不能夠讓家裡人口少的,或者獨子、獨女的,覺得孤單沒有依靠。」
只是成長過程中,高伊玲背負這些額外的責任,總覺得心有不甘,她很羨慕人家有很多哥哥、姐姐可以求救,「我沒有那個習慣。從小沒有被訓練該如何開口,跟別人要求協助,所以都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承擔弟弟妹妹的問題。」在三十多歲後,她終於爆炸了,跟父親抗議,「從以前就要我幫弟弟、妹妹,可是都沒人可以幫我,我有困難時,誰能幫得到我?」
20250903star001 (2)_2025-09-03.jpg
髙伊玲(右)與藍葦華(左)在《我家的事》扮演四口之家的爸媽,讓人看到最平凡且真實的一面。(牽猴子提供)
就是因為家裡給了這些承擔,讓她更想要追求自我,高伊玲就一腳跨入演藝圈,從模特兒、外景節目主持人開始,以忙碌的工作來逃避。後來又因為主持旅遊節目《世界正美麗》,名正言順三天兩頭往外跑、以浪跡天涯為己任。也許是這樣,現在回想起來,她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其實占用了很多成長過程當中,妹妹們應該要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注。這也為何我長大、在媽媽過世以後,渴望負擔這個責任,覺得過去對妹妹不公平,內心想要補償。」

付出型人格 燃燒時適可而止

如果說走上旅遊節目主持人的路,是潛意識想要逃離家庭給的責任;轉當演員的契機是因為媽媽年紀大了、需要她回家。「我有一種人格,付出型的人格,在付出的過程當中獲得成就感。」高伊玲說這種被需要的感覺,的確是自己想要的,但也會留意,不要隨便燃燒自己,「長大以後就學會了啦,適可而止。」
這些點滴加起來,都在電影《我家的事》扮演媽媽阿秋時,讓她成為搶眼的存在,「她本來就不是一個囉嗦的女人,她就是一個能力很強,目標很明確的,『我要做什麼我就是要去,我就想辦法要把它辦到,沒有辦不辦得到,只有我想不想做。』」特別是處在劣勢當中,很多台灣媽媽的韌性就跑出來了,讓這個角色的真實與複雜性,無論認同她的做法與否,都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多數台灣媽媽的樣子,不管是表面或是內心,不一定會用嘴巴上面說出來。真的是很多忍耐的功夫。」
20250903star001 (3)_2025-09-03.jpg
儘管現實中沒有當過媽, 但髙伊玲演繹出台灣媽媽的韌性, 讓這個角色的真實與複雜性, 都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片中媽媽阿秋跟女兒小春的對峙與攤牌,髙伊玲說可以理解,小孩不見得能招架的那種母愛,「如果今天我有生小孩,可能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像阿秋一樣,因為覺得這個世界太美好、有很多東西想要分享給你,不管你覺得這件事情是好或不好,接受與不接受,通通都給你。」

求子路失敗 開心就任大阿姨

身為家中長女、在媽媽過世之後這十幾年間,髙伊玲卻反過來更想身為人母,也逐漸理解到身為母親非常不容易。即使求子失敗,現在她也以忙於照顧妹妹的小孩為榮,甚至因為幫忙抱小孩而得到媽媽肩,她也覺得很驕傲,「我自己帶外甥跟外甥女出去時,就會跟他們說,你們做不好的時候我會生氣,把你叫過來旁邊,會好好說清楚。」她也很在乎,身為大人,如何避免給下一代那種無心的傷害,「這真的好難。因為這種傷害都是會記得一輩子。我就曾跟我爸吵過,從小就一直誇別人很好很棒,讓我都覺得自己很爛。」那一次,是爸爸眼眶紅著跟她道歉,解釋那只是要讓她知道,別人有這些優點,「爸爸怎麼會覺得別人比妳好呢?當然是覺得妳最好。」直到那時候,她終於學會了跟內心的憤怒和解。
20250903star001 (4)_2025-09-03.jpg
主持旅遊節目時, 動輒就因為感動而落淚, 髙伊玲被工作夥伴封為 「最愛哭的外景節目主持人」。
人生路程上的每一件小事,無論有意無意,堆積起來都有它的意義與目的。就像現在髙伊玲回憶主持旅遊節目《世界正美麗》,在鏡頭前做一些比較獵奇的行為,「第一次出外景,就去柬埔寨。柬埔寨市集有賣炸蜘蛛,當下就要吃蟲。我不喜歡蜘蛛,腳那麼長、很噁心。製作人就跟我講一句話,『當地人都可以吃,而且這個是他們的高級零食,妳好歹試一試,真的不喜歡我們再說不。但是至少妳試了,先試了再說。』我就說,『喔,好。』」於是就在鏡頭前吃了。
20250903star001 (5)_2025-09-03.jpg
「如果今天我有生小孩, 可能也會覺得這個世界太美好、 有很多東西想要分享。」 髙伊玲從演戲當中, 讓生命的缺憾成為動力。
這個故事聽起來滿驚悚的,我隨口建議以後對付小孩挑食,不如就派上用場,應該很有教育意義。髙伊玲一聽,兩眼瞬間就發亮了,「大姨都吃過炸蜘蛛,你們今天跟我說,什麼不敢吃?」等一等,我們不是講好了,不要當行為太過激烈的大人嗎?
20250903star001 (1)_2025-09-03.jpg
主持旅遊節目《世界正美麗》的時候,髙伊玲第一次出外景就吃了炸蜘蛛。(翻攝自GTV八大電視官方YouTube頻道)

場邊側記

現在好像很流行去彰化拍戲,繼電視劇《拜六禮拜》後,電影《我家的事》也在彰化取景,所以一定要問,彰化有什麼不一樣呢?「我的妹夫,就是彰化人,所以我們受到親家各種熱情的照顧。那邊的人也非常熱情。」

有一回,髙伊玲跟妹妹帶小孩在員林第一市場散步,在菜市場門口就有攤販說,太陽很大,怎麼沒給小孩穿防曬外套?「我內心有台北都會人的冷漠跟抗拒,想說這關你什麼事啊?可是我妹就這樣笑一笑,『好了,我知道。』我以為他們認識,結果不是。他們就是這樣,在路上看到孩子,都當自己的孫子或晚輩一樣,那就是關心,後來我就慢慢的去享受這種感覺。」

化妝、髮型:葉曉菁/造型:Claire Woo/服裝提供:H&M、SHIATZY CHEN、Roger Vivier、TOD'S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