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股市】都更難擋市場低迷 營建族群春天未到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居住正義」是新政府相當重要的政見之一,其中1項政策就是社會住宅。新政府提出2020年新建完成或已開工合計4萬戶目標,而台北市也提出了自己的4年2萬戶目標。
除此之外,都市更新也是相當重要的住宅政策。尤其是去年初的台南震災,更是震出了老屋健診與防災型都更計畫。行政院在上週表示將會提出增加容積獎勵、加速行政程序與房屋稅減半等優惠來加快都更腳步。
從實質角度來看,這樣的政策必然是政府會想要積極推動的,即便它可能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首先,實現競選時的居住正義承諾不在話下;更重要的是比起其他刺激經濟方案,蓋房子在提升國內生產毛額的這件事上,相對容易許多。
不過,日前信義房屋統計的10月份台北市房價指數為116.55,是2013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準,而全台房屋移轉棟數可能在今年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長期空頭走勢。這個時候再透過政府政策大量興建房屋,最後很可能會排擠到原本的成屋市場,讓房地產陷入更長期的低迷困境。當然,短期來說,政府的居住正義政策確實有可能激勵營建類股的股價,甚至包括水泥、鋼鐵、電梯、磁磚、衛浴等相關建築材料,也可能因此有實質受惠。

房地產 供過於求

但只要房地產供過於求的狀況不改、資金緊縮的方向不變,營建族群從谷底翻身的時機就還未來到。前者取決於台灣的人口統計變數,但少子化,甚至於人口負成長的趨勢幾乎已成定局;後者取決於經濟數據與美國的利率方向,目前看來緊縮的方向未見改變。以上週所公布的美國11月份就業數據來看,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17.8萬人,雖略低於市場預期的18萬人,但4.6%的失業率,則是創下近9年來的新低水準,聯準會在本月份升息的機率因此相當高。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