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專欄】從《天黑請閉眼》的成功 看人性暗黑劇的必要性

mm-logo會員專區娛樂
台灣鮮少有碰觸人性灰色地帶的戲劇出現,直到這次植劇場的《天黑請閉眼》,讓觀眾眼睛一亮。
台灣鮮少有碰觸人性灰色地帶的戲劇出現,直到這次植劇場的《天黑請閉眼》,讓觀眾眼睛一亮。
我們昧於人性與寫實的戲劇走向從80年代就逐漸失去觀眾,但我們仍然鮮少有敢作碰觸人性灰色地帶的戲劇出現,直到這次植劇場的第三波《天黑請閉眼》,才讓觀眾眼前一亮。事實上韓國電視台從十年前開始就有計畫性培養拍懸疑劇的人才,如今收視與內容都創造雙贏,我們的戲劇是否從此也有走進現實,不再鴕鳥的新希望呢?
台灣電視劇從80年代初層風靡一時的《天眼》之後,幾乎都沒有碰觸人心暗黑地帶的戲劇,只有之前改編自法醫楊日松的《落日》,以及《鑑識英雄》,與探討醫療制度弊病的《麻醉風暴》,其實幾十年的戲劇量,這樣的數字真的十個手指數得出來。
2015年的《麻醉風暴》探討台灣醫療制度弊病。

失去人心細節 不可能有傳世佳作

總觀這幾十年來,我們台灣電視劇一直深受《包青天》《中國民間故事》影響。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惡人登場時務必要雌牙裂嘴地張牙舞爪,好人一定要驚惶度日或過度開朗天真,如小白兔般瞳孔放大,對一切都不可置信的受害者形象。這樣讓觀眾一眼就開出誰是好人與壞人的傳統連續劇,才會造就民間的「我們怎麼教小孩」的名句,以往戲劇一點暗黑成分,就可能被扣上違反教化視聽的大帽子,昧於現實竟成了教小孩的共識。
就如同《天眼》當初每集的經典台詞:「老天有眼,明察秋毫」一樣,是看來給大家安心的。快意恩仇、是非善惡一陣大塊切割處理,失去人心細節與灰色地帶,使得我們的戲劇大致上一直處於船過水無痕,不可能有什麼傳世佳作的原因。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