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去擺暝的路上 遇見這樣一位馬祖女孩

mm-logo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在台灣念新聞研究所的馬祖女孩邱筠。
在台灣念新聞研究所的馬祖女孩邱筠。
馬祖四面環海,當地人靠天吃飯,也跟神祇建立了緊密關係。直到現在,每年元宵節,馬祖四鄉五島各村落仍會挑選一天「擺暝」,我原以為在這冷天會參與傳統祭典的多半是中老年人,但是在坂里大宅前遇到了在台灣本島求學的馬祖女孩邱筠,她讓我看到馬祖年輕人對故鄉的認同,也見識到馬祖不同世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擺暝注入全新的活力。
「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在台灣求學的你,願意連續好幾年都抽空回來參加?」我好奇地問邱筠。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大部份馬祖人童年時的回憶,就是加入村裡宮廟的鼓板隊,到後來長大一點,看遶境與看扛乩,慢慢變成每年元宵節最期待的事情。」
小時候的邱筠還沒有意會到,擺暝已經成為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節日,直到去了台灣求學,擺暝成了馬祖同鄉聊天時的共同話題與記憶。邱筠笑說:「在大家聊起擺暝的過程中,我才發現馬祖擁有與台灣其他地方非常不同的文化。」我在她臉上看到像在家鄉挖到寶似的興奮之情。
雖然邱筠是土生土長的馬祖人,但她至今仍非常好奇馬祖全島為何這麼熱中這個傳統習俗,因此她的新聞研究所論文選擇以擺暝為議題,在紀錄、採訪與挖掘的過程裡,邱筠越來越感受到,擺暝是她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有強烈的認同感,所以每年一定要回來參與。」邱筠語氣堅定地說。
她的話隱藏著馬祖人不為人知的苦惱,「我們常被認為是金門人或其他外島的人,自從擺暝開始被觀光化之後,馬祖人才忽然意識到,其實我們有一個可以訴說的文化,馬祖很需要這樣代表性的文化,去告訴台灣人或其他國家的人,馬祖文化到底是什麼。」
邱筠發現,擺暝不但是馬祖獨有的慶典,也是一個可以訴說自己身份的圖騰,因此不但老一輩的重視,年輕一代也漸漸回流返鄉,學習與承接擺暝的傳統技藝與職分,擺暝變成凝聚外地遊子,而且是全島總動員的重要節慶。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