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講堂】美ETF資產雖龐大 無須擔心市場泡沫論

mm-logo會員專區時事
美股屢創新高,投資人對ETF傾注大量資金,不少人擔心市場將泡沫。(東方IC)
美股屢創新高,投資人對ETF傾注大量資金,不少人擔心市場將泡沫。(東方IC)
近年投資盛行,美國當地ETF管理資產總值,由2006年的4,230億美元,到2016年底成長為2.5兆美元。美國規模最大的ETF:SPDR S&P 500 ETF,更是1支總值2,400億美元、約當新台幣7.2兆元的龐然大物。加上近1年屢創新高的美國股市,讓許多人不禁擔心,是否投資人對ETF傾注的大量資金,已經開始造成市場泡沫化?
這個問題,需要一些數字評量。沒錯,這些美國股市ETF的資產相當龐大,但不要忘記,美國股市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美國財經刊物《ETF Advisor》在2017年3月統計,ETF資產在美國主要股市指數的占比如下:
從代表美國大型股的標普500指數到同時代表大、中、小型股的標普1500指數,ETF資產占比都不到5%。也就是說,ETF根本不是投資人主要持有股票方式。
假如責怪ETF造成市場泡沫,就好像責怪一個持股4%的小股東,說他的持股從4%提高到5%,造成股價飆高,這恐怕不合理。但對小股東來說,從4%提高到5%,可是足足25%的提升。
所以我們不要光看ETF的成長,這些成長數字相當可觀,但相對整體市場,ETF所占的比重其實還是很小。
近來提出「ETF泡沫論」的人,許多是主動投資相關業者。他們無法阻止指數化投資持續的進展,看著自身管理資產不斷流失,於是用較危言聳聽的論點來試圖改變市場風向,讓投資人害怕、擔心ETF這個投資工具。
但假如你退後一步,將眼光放遠、宏觀全局,你會發現,這些論點站不住腳。不過,對於單一市場,譬如美國股市可能漲太多的風險,這要如何因應呢?不要忘記,目前所謂的高低點,都是相對於過去,沒有人說得準,目前的市場價位相對於未來,是高還是低。
對於採用資產配置的投資人,再平衡是最有效的風險調控。不必主觀地判斷某個市場是否漲得太多。假如某一個國家的股市相對全球其他市場漲得太多,或是一個資產類別相對其他資產類別漲高,再平衡會自動要求投資人減少投入或甚至減碼,達成調控目的。
以資產配置搭配再平衡這種固定的邏輯進行投資,而不是在每天的市場波動中試圖判斷未來走勢,這會是一個較有效的投資策略。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