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剛創業時,台灣最紅的是高科技產業,政府提倡兩兆雙星產業,導致很多傳統產業一直出走。」呂紹楠開車載著我們與他一同到台中大里拜訪廠商,忍不住埋怨:「當上游布料的市場開始消失,產業鏈上的貼合、裁斷、針車、成形、貼底等一連串加工,就是跟著一起沒落。」
而產業消失的直接影響,是產業人才的流失。呂紹楠說:「韓國從國、高中開始培育專業的產業人才,你知道嗎?我之前去韓國的布料市場參觀,兩棟6層樓的大樓,裡面很多都是20、30幾歲的年輕人在挑布、買布,我真的嚇一跳!在台灣,很少有20幾歲的年輕人在逛布莊。」

呂紹楠解釋:「韓國政府培育這些年輕人,將他們設計、開發出少量、單價高的衣服和鞋子,交給經銷商零售,最後形成東大門商圈,由政府提供舞台,這在台灣是沒有的。台灣相關產業的斷層太嚴重,例如五分埔只有批發,產業不被保護,一旦供過於求,像今年我認識的五分埔批發商,也收了好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