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的網頁上就宣稱,兆豐藍籌30 ETF要挑出市值大、獲利好、股利佳的公司。該ETF追蹤的藍籌30指數核心的3個財務篩選標準為:1.稅後淨利連續3年大於零;2.稅後淨利/營收連續3年排名前50%;3.每股現金股利連續3年排名前50%。
【基金講堂】策略指數ETF 不是勝過市場的保證
目前台灣市場上已出現追蹤策略指數的ETF,譬如兆豐藍籌30ETF與富邦公司治理ETF。所謂策略指數,指該指數沒有採用被動選股與市值加權的方法,而是用一些特定條件,從市場上篩選出符合條件的證券做為指數成份股。
富邦公司治理ETF最重要的篩選條件則是:最近1年公司治理評鑑結果。指數會先取評鑑結果前20%的公司,然後看近1年稅後淨利以及營收成長率。這二方面綜合表現最好的前100家公司,就會組成ETF追蹤的公司治理100指數。
公開資訊 不具優勢
這些策略指數的說明,讓投資人產生安心感,似乎這樣選出來的都是公司治理與獲利方面相對傑出的公司。但問題是,投資這些傑出的公司股票,就等於會拿到比較好的報酬嗎?這些資訊是發行ETF的資產管理公司才會知道的獨門資訊,還是市場公開資訊?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