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無論一開始吸毒的原因是什麼,總會在某一刻,覺得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因為無聊而吸毒,吸到最後變無望。無望是比無聊更讓人容易放棄自己的境地,既然無望了,那就繼續吸吧,至少在那裡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
【戒毒者故事番外篇】到桃花源去戒毒? 真實情況更像長期抗戰

戒毒是長期抗戰,相信每個戒過毒的人都能同感。晨曦會創辦人劉民和說:「要讓他們一直有盼望。」聽起來很像加了許多糖粉的空泛福音,但其實並非沒有道理。
所以在戒毒村,第一件事就是讓戒毒者重新領會快樂的不同形式,習慣快樂也可以很平淡。採訪結束時,我腦中浮現的標題是「到桃花源去戒毒」,因為看起來實在非常像,一種在原始環境中獲得平凡富足的生活。跟隨他們起居,基本上是晨起做操,定時三餐,上課下課,非常規律,也非常無聊。
放風時間,村內養著的兩條親人的狗,已經是最有趣的玩伴。也有人割了草去餵圈養的羊,有人發揮自己的木工長才在鋸木板,不知要幹嘛。沒那麼好動的人,可能就在寢室休息,很安靜地看書。
廚房裡熱氣蒸騰,分工井然,卻沒什麼學長學弟制。我們請其中一個拿蘿蔔來削,負責的人意識到攝影機,有點害羞,請人幫忙拿。正在煮菜的學長說:「連拿個蘿蔔都要別人幫忙,你是看到人家來拍,以為要變大明星了嗎?」大家都笑了。

用餐時間,值日生上台帶禱告,也因為我們的拍攝而緊張得要命,飯前拿著書一直默念。唱完了晚餐歌,開動,非常簡單的三菜一湯,也是吃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日子過18個月,簡直可以無聊到瘋掉,卻有種「砍掉重練」的效果。但重練要怎麼練,無人能預測。吸毒很簡單,可能10秒就能完成,所以戒毒才是一輩子的事。但沒人可以盯著他們一輩子,18個月後,還可以選擇要考門徒訓練中心,或者職業訓練中心。

讓他們一直有盼望,他們才不會覺得一輩子就這樣了,還可以去工作,去協助他人戒毒,甚至組織家庭。所以要職訓,要有一個「中途之家」讓開始回歸社會的人有一個「安全的地方可以回去」。我問劉民和,如何定義「戒毒成功」?他說:「五到七年,不菸不酒不毒,工作、品格良好,就算穩定了。」
用的詞也只是「穩定」,不是「成功」,而穩定的重點在「工作」,因為看見了自己的價值,才能看得見未來,才有望。
★《鏡週刊》關心您:珍惜生命拒絕毒品,健康無價不容毒噬。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