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很窮,只有一個小鬧鐘,沒有時鐘。我一直很好奇時鐘裡面是什麼?為什麼整點時會敲鐘?那個聲音太美妙了。」婚後,有次他開著卡車幫岳父載回收物去丟掉,突然聽見垃圾袋裡頭有著「滴答滴答」的聲音,他循著聲音在垃圾袋裡尋找,發現是一個老時鐘。他悄悄收起,成為他第一個收藏的時鐘,「好像圓了一個夢。」
【王嘉納與玉東卡本特番外篇】一個人的孤獨練習
在玉東國中裡,王嘉納有個自己的工作室,堆滿各式各樣撿拾來的材料與廢棄木頭,裡頭總是點著一盞暈黃的燈,開門進房時,得輕緩側身,就怕一個大動作,打壞裡頭平衡的雜物與安靜的氛圍,那像是他一個人的祕密基地,他在裡頭畫設計圖、思考課程,快樂跟沮喪時都在這裡。牆上有許多時鐘,多數都是老舊的,有的只剩機芯,但仍滴答走著。
王嘉納總是這樣,念舊、溫暖,就像兒時聽見的時鐘聲音,深藏在他心裡,「後來長大了,隨著時代改變,慢慢的會被淘汰掉,它可能還在我的記憶裡,但心裡面已經消失了,但是突然間碰到這樣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想起來。」王嘉納說的是時鐘,但似乎也像他的人生,他曾在繁華台北求生存,最後想起的,還是淳樸的故鄉。
同事詹桂蘭認識王嘉納20多年了,「他完全沒有改變,個性非常善良,是個很好的導師。」詹桂蘭形容,王嘉納每天用早自習時間跟學生對談,學生生病了,家長是打電話求助王嘉納。有一回,學生做木工手傷,醫院說沒簽名不能手術,但孩子跟伯父伯母同住,兩人都沒辦法趕到醫院簽名,最後是王嘉納被授權擔任代理人,為學生簽名,陪著學生一整晚。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