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繪本說再見2】讀繪本像掉進兔子洞 乖女孩質問:大人都教一些假的東西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幸佳慧(中)與白色恐怖受難者陳孟和(右)訪談後,將他的生命故事寫成《希望小提琴》,紀錄歷史也傳達人權精神。(幸佳慧提供)
幸佳慧(中)與白色恐怖受難者陳孟和(右)訪談後,將他的生命故事寫成《希望小提琴》,紀錄歷史也傳達人權精神。(幸佳慧提供)
乖小孩考上成功大學中文系,時值解嚴後,她開始了解台灣的政治事件,如鄭南榕自焚、陳文成命案,然而大學裡讀的是論語、詩經、訓詁,社會氛圍仍在作文要寫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我開始懂什麼是戒嚴、解嚴?知道這些事情很憤怒,氣老師、氣爸爸、氣媽媽,為什麼很多事情都沒告訴我?為什麼這些大人這麼不負責任?教我們一些假的東西!」疑問與憤怒,讓這一頁的人生插圖,充滿了黑色與灰色的鐵網。
幸好在鐵網裡,有通往世界的洞。大學時,她到台北找姊姊玩,第一間誠品書店創立,引進大量國外童書,原本要找藝術書的她,不經意翻閱,一看入迷,自由奔放的繪本世界,像一個兔子洞,她是掉進去的愛麗絲。「哇賽!國外的書為什麼都長那樣?他們講童話故事,跟台灣人都不一樣,我後來就把家教存下來的錢,全部拿去買繪本。」大學畢業後,她讀成大藝術研究所,更把繪本藝術當成自己的碩士論文題目。
出了社會,她工作跟著興趣走,先在格林出版社當編輯,又去做明日報閱讀版記者,撰寫兒童文學的新聞。她說,那時讀過的童書越多,內心的疑惑反而加劇。「為什麼國外童書跟國內差別這麼大?我那時候就很好奇,想知道他們怎麼教育小孩?到底是什麼教壞我?。」
幸佳慧的內心像是住著一個氣噗噗的小孩,對世界生氣是創作的動力,將冷硬的社會議題,轉化為柔軟的兒童繪本。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