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他一直有寫詩的習慣,書中收錄了他從紐約到台北,近30年所寫之詩。他卻十分低調,過去即使曾陸續在報紙刊登,皆以筆名發表。
【吳介民番外篇】政治學家與他的筆名們
2年前,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出了一本新書《地犬》。過去吳介民所寫、所編、所譯之著作,內容皆為嚴肅的社會科學領域,《地犬》卻是一本詩集。
他說,大學時期替黨外雜誌寫文章起,便有用筆名的習慣。他用過許多筆名,其中之一是「鍾白揚」,他將喜愛的60年代美國反戰女歌手Joan Baez直接音譯成中文做筆名。吳介民回憶,那時黨外運動的朋友、記者常去一間海鮮餐廳用餐,他剛開始去時老闆問他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叫鍾白揚,他就白揚、白揚的叫我,有一天我才跟他說我不是鍾白揚,我是吳介民,結果他說『你哪裡不是鍾白揚?你就是鍾白揚啊!』呵呵,他不能接受我的真名,因為他已經用那個名字認識我了。」
另一筆名是「林触」,起先也用來發表許多文章,後來專供詩作、散文,這些年來吳介民陸續在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以林触為筆名發表不少詩作。他說,但一直到近年,週遭朋友才陸續知道「蛤,原來林触就是你!」
包括1995年他的好友、詩人羅葉第一次出版詩集,吳介民為此特地寫了一篇文章,就以林触為筆名,文章刊在《文訊》雜誌。15年後,2010年春天羅葉因病過世,朋友們為羅葉舉辦一場紀念會,那天吳介民上台講了一些話,其中談到寫過那篇文章,「後來《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女士就過來跟我說,他們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找林触是誰,當年那篇文章到底誰寫的,但沒有人知道。」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